•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申曉雲專文:白先勇筆下落寞而不減自尊的軍人範─白崇禧

2018-06-10 05:10

? 人氣

白先勇現在完成的這部上、下集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還沒有完全了卻他為父親寫傳的心願,他還在繼續為其父親寫傳的工作。圖為孫立人與白崇禧。(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駐美總支部)

白先勇現在完成的這部上、下集的《白崇禧將軍身影集》,還沒有完全了卻他為父親寫傳的心願,他還在繼續為其父親寫傳的工作。圖為孫立人與白崇禧。(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駐美總支部)

現在很多人知道白先勇,因為他的小說和「青春版昆劇——牡丹亭」,但白崇禧卻已少有人知,不僅在大陸,甚至在臺灣。然而,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大陸國民政府時期,白崇禧可稱得上是個「文治武功,極盡輝煌」的人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白崇禧其人其事

白崇禧頭角嶄露,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廣西群雄並起的「自治軍時代」,為結束戰亂,同時與廣東正在興起的國民革命作呼應,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為首的新派青年軍人共組了「定桂討賊聯軍」,發起了平定廣西的戰事,並最終成為了廣西的新主人。在這場戰事中,作為「聯軍」參謀長的白崇禧即在精于謀略、捕捉戰機、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上,表現出過人的膽識和才智,也因此贏得「小諸葛」之美譽。

白崇禧成為國中聞人,是在投身國民革命後。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誓師北伐,而擔任總參謀長的便是時年方30歲出頭的白崇禧。北伐戰爭給了白崇禧施展其軍事才幹的更大舞臺,白也自此從廣西一隅走向了全國。在北伐進程中,白不僅以前方總參謀長一職運籌帷幄,參與戎機,而且還在掃清東南各役時,親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領兵出陣,一路所向披靡。而最讓白崇禧揚名的一仗是龍潭戰役,是役消滅了孫傳芳部主力,在戰役結束後的慶功宴上,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特書一聯贈白:「指揮能事回天地,學語小兒知姓名」。龍潭一役後,滬、寧一帶得到穩定,李、白兩位廣西將領也因此在政壇軍界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並一度握掌了臨時中樞的權力。儘管此權力不久後因蔣的複出而被收回,但在重啟的「二次北伐」中,李、白及其桂軍仍為基本陣容的「四駕馬車」之一。而北上參戰的第四集團軍一部即由白崇禧親率,領兵直逼京、津,追敵至灤河,收拾直魯軍殘部,完成北伐最後一戰,所謂「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成為「完成北伐第一人」。此語雖為自詡,但所言不虛,從北伐誓師到宣告完成,白崇禧所率的廣西軍隊,幾乎是重要戰役無役不與,以戰功論,能與白媲美者無幾。

蔣、桂何以反目,原因很多,其中的部分也可能是蔣、白之間的「瑜亮情結」。蔣十分器重白的膽識和謀略,但又深慮白的廣西派背景,唯恐不能為己所用,故蔣、白之間既有親密無間的合作,也有誓不兩立的爭鬥,他們之間的恩怨離合與國民黨大陸政權相始終,糾結了整整20多年。不過,在蔣介石執掌大陸政權時期,其軍政生涯中碰到的對手和政敵可謂數不勝數,除了共產黨之外,曾令他寢食不安的是那些跟他一樣靠革命起家的各路「英雄」,李、白桂系是其中之一。不過,那些曾讓蔣頭疼不已的「武裝同志」中,像馮玉祥、閻錫山那樣從民初起就縱橫捭闔於民國政、軍兩界的人物都先後敗在了蔣手下,就是這死硬派廣西「吞不下、嚼不動」,其中原由,用桂系中人的話來說,概因「各省都有機可乘,威嚇利誘,挑撥離間,都有不同的功效」,而廣西卻因李、白兩位老總的「精誠合作,領導有方」,不僅挫敗了蔣介石的離間陰謀,還有效地凝聚了桂省上下的人心和鬥志,最後李宗仁還能取代蔣介石,登上國民政府代理總統的高位,這在民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不過,桂系李、白能與蔣爭鋒到最後,並在國人心目中享有不墜之影響力,既得力於兩位的精誠合作,也得力於兩位廣西將領高出於同跟他們一樣為地方實力派領袖人物的眼界、胸襟和見識。李、白是武人,同樣也是文人,他們不僅能帶兵,也能治政。即便在與南京中央抗爭中落敗,被迫據守廣西一隅的那幾年中,李、白也未淡出人們之視線,他們勵精圖治的地方建設,竟也為廣西博得了「中國之模範省」的佳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