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的問題持續惡化,歐洲近期遭到熱浪侵襲,面臨乾旱的夏季,河水蒸發,從萊茵河到多瑙河,歐洲內陸航運出現危機,阻礙了能源及糧食等物資的運輸,工業也受到衝擊,歐洲各國將因此蒙受巨大損失。
歐洲內陸航運受衝擊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歐洲大陸的河運為該地區的經濟貢獻約 800 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4184億元)。長久以來,萊茵河(Rhine River)一直是德國、荷蘭、瑞士的經濟支柱,但近期的乾旱導致其水位不斷下降,人們憂慮其水路運輸恐中斷。2018年,萊茵河水位過低導致航運一度中斷,造成50億歐元的損失,還導致德國當年的GDP減少0.7%。
根據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研究,目前萊茵河的水位低於2018年同期的水位。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 NV) 運輸經濟學家史瓦特(Albert Jan Swart)表示,預計惡劣的條件將拖累該地區的經濟,造成的損失將比2018年更嚴重。他表示:「只要該地區降雨不多,內陸航運的運力就會受到嚴重限制,高昂的電價也會對德國造成損害。」
德國船運公司「Maintank GmbH」總經理海斯勒(Joachim Hessler)預測萊茵河的水位將進一步下降,「這將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駁船完蛋了」。荷蘭的渡輪不得不暫停,影響了一些地區的汽車交通、卡車交通、甚至自行車交通。
德國船運公司「Reederei Jaegers GmbH」總經理耶格(Gunther Jaegers)表示,他前幾日看到運輸成本時極為驚訝,因為其中一艘駁船的運費在一天內飆升了 30%。他說:「我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這太瘋狂了。」
雖然這些船運公司或許能對每噸貨物收取更高的運費,但水位較低意味著船上運載的貨物也較少,這樣才能安全航行,因此可以運載的貨物量有限,而且目前看不到任何緩解的跡象。
美國媒體《彭博社》(Bloomberg)指出,約5800萬人生活在萊茵河地區,其河水用於飲用、灌溉、製造、發電,而人類居住及過度開發對萊茵河的河流系統造成了壓力。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表示,歐洲河流的水資源短缺影響了該地區四分之一的範圍。
挪威能源科技公司「Volue」水文學家荷曼(Silje Eriksen Holmen)表示,那些導致歐洲河流乾涸的條件是長期趨勢的一部分,現在歐洲的土壤非常乾燥,大部分雨水都會被土壤吸收,只有土壤獲得充足的水之後,雨水才會開始流入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