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引起中國激烈反應,解放軍4日起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為期長達10餘日;緊接著,美國聯邦參議員、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馬基(Ed Markey)率領的參眾議員5人訪問團於14日晚間抵台,美軍事專家派恩(David T. Pyne)預言,中國恐進一步從海空兩路執行封鎖台灣。
此一看法屬悲觀論調,然近期兩岸的緊張態勢,立即引起台灣高科技企業管理階層的注意,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甚至在裴洛西抵台前接受《CNN》專訪,劉德音明白指出,戰場上沒有贏家,若真的發生戰爭,半導體業也不是最需要擔心的事了,而是這場戰爭將摧毀已具有穩定秩序的世界經貿活動;整個地緣政治因而有劇烈變化。
先不談為何平常從不提政治的台積電,罕見在如此敏感時刻接受專訪,這段描述形同把最壞劇本攤開來思考,或多或少表述了產業界心聲,以及從產業角度看台海安全的思維,同時突顯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產業該如何準備才能持盈保泰。
另一方面,在裴洛西訪台後,樺漢董事長朱復銓也表示,鑑於近期的台海緊張態勢,對於海外設廠,將更嚴謹評估,據點去中國化。 事實上,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持續不斷,「去中化」一直是台廠面對的燙手山芋,畢竟台廠在中國的供應鏈完整而綿密,無論是當地基礎建設和行政磨合,都是靠多年累積而來的,豈能在短短三、五年間說走就走,由其他產地取而代之?
然而,對產業界來說,台海安全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畢竟台灣仍有不少ICT巨頭主要產地在中國大陸,中美關係甚或台海情勢風吹草動,都不容掉以輕心。
以日前和碩為例,光是總統蔡英文8月3日與裴洛西午宴時,因和碩副董事長程建中與會,爾後就傳出和碩出貨中國時,被限制出貨及被迫停工,雖然和碩隨後澄清,大陸廠區並沒有停工或停止出貨的狀況,整體營運一切正常,但仍引起市場一片波瀾。
由此,《風傳媒》採訪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後,針對台海情勢可能衝擊產業的場景,推敲出3套劇本。
【劇本1】中國可能挑最有利的產業進行經濟制裁
回顧2010年,當中國與日本為釣魚台撞船事件的主權紛爭鬧得不可開交時,北京曾以減少稀土總出口量72%、及限制對日本出口17種稀土做為制裁。中國雖是稀土第一大供應國,但美國、澳洲也有生產,導致後來出現稀土價格上漲、競爭對手同步增產的狀況;另一方面,廠商尋求替代方案,也會找上其他國家進貨,2014年,中國稀土行業首次轉盈為虧、18家重點企業的年營收合計減少21%。因此,以中國的稀土制裁為例,不僅效果有限,還會自損供應鏈,可謂「七傷拳」,傷人七分,自損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