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巴爾幹半島上的明珠:《野生的東歐(中)》選摘(1)

2022-08-27 05:10

? 人氣

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取自網路)

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取自網路)

克羅埃西亞小資料

位置:巴爾幹半島國家,北邊有斯洛維尼亞跟匈牙利,東邊有塞爾維亞跟波士尼亞。

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台灣的1.6倍)

人口:約400萬(台灣的0.17倍)

首都:札格雷布

主要族群:克羅埃西亞人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17,338美元(2022年資料)

當我首次進入克羅埃西亞時,我從未料到自己有一天會在此地定居超過一年。我放任自己在首都札格雷布(Zagreb)的漂亮街道胡亂打轉,路過幾間高雅的餐廳和店家之後,誤打誤撞來到耶拉契奇總督廣場(Trg Bana Jelačića)附近的多拉茨(Dolac)果菜市場,沒過多久又愛上了聖馬克教堂色彩繽紛的棋盤式屋頂。札格雷布固然是個值得拜訪的城市,然而連最自豪的市民都會承認,克羅埃西亞的王牌景點是令人如癡如醉的達爾馬提亞(Dalmatian)海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往後快轉六年,安娜和我正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線開車,希望在日落前找個適合紮營的地方。「那邊!右轉!」我指向一條砂石小徑,安娜趕緊踩煞車急轉彎。我們在一個葡萄園旁找到隱蔽的位置停車,在附近設置營地。我們已筋疲力竭,為了盡量利用白天時間觀賞海景,我們凌晨四點就離開斯洛維尼亞,在前往希貝尼克(Šibenik)的途中停頓數次,其中最棒的一個點是帕克萊尼采(Paklenica)國家公園,那是個攀岩者的天堂,亞得里亞海的美景盡收眼底。我們也花了數小時遊覽札達爾(Zadar),一個街道井然有序的威尼斯城鎮。最後我們利用黃昏時刻在希貝尼克逛了一圈後,就開車離開海岸,尋找一個隱密的地方露營。隔日的行程類似,我們打算在日出前離開,以免引起任何人的懷疑,並盡量運用白天,繼續照此模式朝南前往杜布羅尼克(Dubrovnik)。不過,在談到那段故事之前,我們得先做好定位。

你才東歐,你全家都東歐

在討論地理的時候,有些人會把事實與內涵混淆。我們已經見過許多類似例子,東歐人不喜歡被定位於東歐,但這是個極端單純的事實:如果要把歐洲分為東西兩半,其中一半就必須被稱為東歐。他們之所以會反抗,是因為不喜歡「東歐」這個字眼的負面內涵。連一位住在克羅埃西亞的美國人都告訴我:「克羅埃西亞不在東歐,我們在中歐。」是啊,你和所有的東歐國家都是。

人們對「巴爾幹」這個地名也有類似的負面觀感。巴爾幹是歐洲東南部的一個地理區域,它的名字來自位於保加利亞的巴爾幹山脈。根據傳統地理學,歐陸希臘是它的南方邊界,東方和西方分別為黑海和亞得里亞海,多瑙河和薩瓦河則構成巴爾幹的北方邊界。照此分法,斯洛維尼亞不到一半屬於巴爾幹地區,羅馬尼亞只有極少部分,所以把它們排除在外是合理的。然而克羅埃西亞的多數領土都在薩瓦河以南,想當然耳,它理應被歸類於巴爾幹地區,我們只是不能對克羅埃西亞人這麼說。根據二○一○年蓋洛普的巴爾幹監測訪查(Balkan Monitor),當被問及個人是否對巴爾幹地區有認同感時,克羅埃西亞人有百分之七十二回答「只有一點」或「完全沒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