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跌落神壇的GDP》尋找更好的經濟發展指標:幸福指數、共同富裕?或是真實發展指標GDI?

2022-08-26 13:0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亦稱 國內生產毛額),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間公認的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況是好是壞的最重要工具,是衡量國家經濟成就的標準,也是衡量政府政策、甚至是影響政府生存的標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此同時,這個「高大上」的經濟領域名詞,與普通人的生活也同樣息息相關。因為企業根據GDP決定擴張還是縮小、招聘還是減員,關係到就業還是失業;政府根據GDP計算稅收和財政支出總量,直接影響普通人的家庭生活。

簡而言之,GDP是對一個國家內的公司、政府和個人所有活動的衡量,或者說衡量的嘗試。

可是,GDP真的那麼權威可靠嗎?GDP數字看好就一定代表經濟發展好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嗎?

GDP權威受到挑戰

如果說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時至今日,發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近80年時間檢驗的GDP有什麼缺陷與弊端呢?

特別是當今世界,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還在進行、世界兩大經濟體美、中關係日趨緊張。此外讓人揪心的還有氣候變暖問題危及人類的生存、能源成本飆升破壞生活的穩定、就業無保障、不平等程度日益加深......

面對動蕩的國際政治局勢和黯淡的全球經濟前景,英國經濟學界的三位專家最近聯合撰文,認為要解決目前全世界面對的危機,關鍵在於「超越GDP,改變我們衡量經濟增長的方式」。

他們認為,「以不同方式定義和衡量經濟增長,既有無可爭議的必要性,也有無可爭議的緊迫性。」

這三位專家分別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訪問教授保羅·艾林(Paul Allin)、劍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戴安·科伊爾(Diane Coyle)和薩里大學可持續發展學教授添姆·傑克遜(Tim Jackson)。

GDP統計中的缺失

許多政府每個月都會公布新的GDP數字,而最引人關注的是每個季度的GDP數字。

2016年的北京空氣污染
不計算環境代價的GDP數字在多大程度上反應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呢?

一般認為,在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體中,每個季度的GDP都會比前一個季度略大。這表明人們正在做更多的工作,總的來說變得更為富有。

大多數經濟學家、政治家和企業都喜歡看到GDP穩步上升,因為GDP上升通常意味著人們消費更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支付更多的稅收,勞工得到更好的加薪幅度。

如果GDP下降,那麼經濟就會萎縮,這對企業和勞工來說是壞消息。如果GDP連續兩個季度下降,那就被稱為經濟衰退,可能意味著工資凍結和失業。

自1953年以來,GDP一直是由聯合國監督的複雜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的主要衡量標準。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最早開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部分原因是政府需要確定能夠負擔多少戰爭開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