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共對太平洋戰爭的重新定義

2022-08-28 07:20

? 人氣

然而實際上這並不是什麼中共在2022年,或者所謂習近平上台以後的新立場,因為中共在改革開放以前對待太平洋戰爭史的態度就是把發動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與大多數的日本人民區別對待,只譴責那「一小撮」軍國主義者,對大多數的日本人民採取同情的態度,認為他們是遭受軍國主義者綁架的受害者,給予同情的態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共當然對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對日本實施無差別轟炸的行為持譴責態度。中共甚至在1964年試爆原子彈以前,還將「美帝國主義」轟炸日本平民的歷史與國際反核運動結合到一起,年年派遣代表到廣島與長崎向原爆受害者致意。所以我們不需要為汪文斌關於廣島原爆的發言感到奇怪,他只是回歸到了中共對日外交的傳統立場。

至於張美芳關於太平洋戰爭是由美國發起的言論,其實只要從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當下,中共仍是共產國際一員的角度出發,就不需要感到奇怪了。因為蘇聯在珍珠港事件後,不只沒有馬上對日本宣戰,還依據《日蘇中立條約》對太平洋戰爭維持了長達三年又八個月。要等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即將戰敗,蘇聯才為了搶奪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果實對日本宣戰。

換言之,從1941年12月7日到1945年8月9日這段時間,蘇聯對美國和日本的戰爭是保持中立的態度。回顧當年的時空環境,確實同時存在著以英美為代表的自由主義陣營、德日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陣營以及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在蘇聯沒參戰的情況下,太平洋戰爭屬於自由陣營與法西斯陣營之間的戰爭,屬於共產主義陣營的中共保持中立本來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安倍晉三與習近平23日在北京會面。(美聯社)
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時代的日本,其實關係十分融洽。(資料照,美聯社)

「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

事實上在納粹德國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以前,史達林(Joseph Stalin)甚至與希特勒(Adolf Hitler)還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因為從蘇聯的角度出發,德國納粹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敵人,英國殖民主義同樣是無產階級的敵人。既然雙方都是蘇聯要打倒的對象,那麼出於「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考量,無論德國還是英國都是蘇聯可以考慮拉攏的對象。

德國對英國的侵略戰爭,也被史達林解讀為2個「帝國主義」集團的戰爭。他之所以最後選擇與英美聯手,還是因為希特勒遲遲無法征服英國,只好把擴張的方向轉向了俄羅斯,率先對蘇聯發起戰爭。史達林被打得落花流水,為了生存不得不與英美結成反納粹大同盟。我們所認知的二戰同盟國,是在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若非因為元首率先背叛了領袖,到底蘇聯會優先選擇與德日還是英美結盟尚屬未定之天。假若德國沒有進攻蘇聯,日本又在太平洋戰場上徹底打敗英美並推翻蔣中正,或許史達林就會以德日為次要敵人,合作起來打擊主要敵人英美。如果真照這個劇本走下去,冷戰可能就成為蘇聯與德日兩陣營的對抗,領導國民黨與共產黨打內戰的則由蔣中正變成汪精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