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預期心理」是哄抬菜價藉口!

2018-06-18 07:10

? 人氣

20180613-北農總經理吳音寧13日赴北檢。(方炳超攝)
端午連假,菜價不漲反跌,北農總經理吳音寧難不成又要成為「犧牲打」?(方炳超攝)

唯一令人意外的是,連炒了兩週菜價,特別是本週過週五(6月15)之後,漲勢竟然難以為繼。記者報導說,由於產地未下大雨,菜價到週六已跌多漲少,例如青江菜批發由每公斤卅元跌回卄五元(五月底我買青江菜,當時零售一斤只有十五元)。當氣象播報還在警告端午連假要「泡湯」,氣象局也仍表示週日週一天氣不穩定,正是最有利菜蟲「聞聲而漲」時機(過去是「聞颱風聲而漲」,去年到今年則加上「聞豪雨而漲」,有如《官場現形記》一書說官員過去是靠生日向僚屬及地方打秋風,後來連老婆、小老婆生日都可以「巧立名目」打秋風),為什麼菜價突然不漲反跌,尤其是在最適合炒作的端午前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較可能的答案是,北農總經理換了「擋人(大大小小菜蟲)財路」的吳音寧,菜蟲在菜農與消費大眾間兩邊牟利的機會減少了,當然菜價更易回歸應有「節奏」。年紀稍長的買菜族應該還記得,過去是風雨造成「災損」,菜價才會在颱風過後颷漲,到新菜成長上市或進口外國蔬菜應急,菜價又快速回穏,哪像最近數年,無風無雨也會「聞氣象播報而漲」!

近年來,只要菜價非「災損」性飈漲,市場人士及農政單位都會歸因於「預期心理」。它的意思是顧客預期未來價格波動而提前搶購,刺激物價上揚,或預期景氣不振而減少購買,引起物價下跌。這種「預期心理」和貪利及避損心理相關。但買菜只是日常生活,談不上貪利及避損(菜既不能久放,也不能保值),同時也和搶購(例如前陣子大家搶購衞生紙)無關,買便宜了算是「省到」,買貴了照樣得「無奈接受」。

一般投資者及投機者為了保值或發財,大多有「預期心理」(甚至造成歷史性的「群眾瘋狂」,如鬱金香熱潮、密西西比投資瘋狂、南海黃金大夢)。被迫承受漲跌後果的消費者則既非投資又非投機,哪來的「預期心理」?喜歡用「預期心理」描述買菜大眾的人,不怕被人懷疑是在替菜蟲哄抬菜價找尋藉口嗎?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