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們不會敲鐘——或者敲鑼。雖然慶祝成功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提供流動性給投資人並不是我們慶祝的事情。(上市)本身並不影響到Adyen,這也是為什麼明天所有的人都會在辦公室——工作。(上市)這個過程對公司只分散了最低限度的注意力,這對於我們的努力是一個很大的肯定⋯⋯明天(的上市)會把我們放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個你們值得的舞台,能夠和你們所有人一起打造Adyen,我感到非常的幸運。我相信有一天我們回首這一刻時,才會發現一切才剛開始。」
這是Adyen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Pieter van der Does在6月12日寫給所有員工的信,隔天這家成立於2006年的荷蘭金融新創在阿姆斯特丹Euronext證交所正式上市,掛牌價240€,交易首日最高上漲一倍來到480€,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中拉回穩定在410€左右,市值達12B€,折合美金約$13.9B。
和鄰居的瑞典新創Spotify前陣子成功在美國Direct Listing一樣,Adyen這次上市也沒有發新股募新的資金。前三天平均交易量高達六十萬股,佔總浮動股數(可交易股數)高達15.6%。
我第一次接觸到Adyen這間新創是在研讀MBA期間。當時我和三個同學成立了一個顧問團隊,協助一家挪威的專業資料中心代管公司進行市場擴張的評估。在評估荷蘭市場的部分,Adyen作為一家高速成長中的支付新創也出現在我們的雷達上。半年的顧問計畫結束時,綜合其他訪談和研究的結果,我們建議這間挪威公司正式進入荷蘭市場,聽取報告後的客戶非常滿意,兩週後就設立了阿姆斯特丹分公司,並聘用了第一個業務人員擴展業務。
Adyen後來有沒有成為這間挪威公司的客戶我無從得知,但是當時才剛開始接觸歐洲新創生態的我,對於小小的北歐外加荷比盧可以出現三家高速成長的金融新創感到非常驚艷:除了剛上市的Adyen,其他兩雄分別是日前被Paypal以$2.2B價碼併購的瑞典新創iZettle,以及同樣來自瑞典、去年營收突破五億美元、明年即將IPO的Klarna。
是說金融新創百百種,Adyen到底是做哪一門生意呢?
上面的兩張圖示擷取自Adyen上市申請書,說明了傳統電子支付價值鏈之複雜(上圖),以及將多重服務整合在同一平台的Adyen如何為店家簡化價值鏈(下圖),降低使用障礙。
傳統電子支付價值鏈中,接受信用卡或者簽帳卡支付的商家得同時應付多個不同的支付系統供應商。其中他們主要的聯絡對象雖然是收單行(acquirer),但也不時必須應付處理行(processors)以及風險管理公司(risk management)的要求,以及使用各種不同軟硬體支付介面(payment gateways)。其中收單行和處理行雖然常常是同一間公司,風險管理和支付介面卻多半有別的公司負責。以歐洲二三十個國家交易平凡來說,這些不同的公司也常常在不同國家,交錯縱橫地更添複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