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貸款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越來越多地變成不良貸款,迫於這種壓力,中方債權人一邊重新安排還款時間,一邊向處於財政困境的借款國提供更多信貸。
這些策略在斯里蘭卡失敗了,在無力償還貸款的重壓之下,該國政府最近崩潰。中方的這些策略讓人聯想到不願確認壞帳的銀行所採用的「延期和假裝」(extend and pretend)做法。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現在,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在通膨上升和利率攀升的情況下出現金融不穩定跡象,中國的策略面臨進一步的考驗。
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的貸款機構不要求舉步維艱的借款國進行重大經濟改革,而是對它們予以支持,這種做法非但無助於解決這些國家的債務之痛,反倒有可能延長痛苦。無論在拉丁美洲、非洲還是歐洲,歷史都表明,當債權國減記欠它們的債務價值,同時借款國進行政策改革使財政狀況穩定下來後,債務危機通常會得到解決。
中國的貸款機構也常常拒絕公開披露它們所提供的寬限條件。研究人員說,這使外界更難知曉中國提供的債務重組是否有可能成功。
位於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William & Mary University)研究實驗室AidData的執行主任Brad Parks說,與中國打交道,在不進行任何讓經濟回到可持續發展軌道所必需的政策改革的情況下就能獲得救助。該實驗室追蹤研究開發性金融。
中國外交部不予置評。中國商務部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對於中國反覆重新談判或延長債務期限的做法,包括一些貸款接收方的支持者稱,中國與債券持有人和其他私人債權人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對發展中國家的問題持不妥協態度,有時會使債務危機越來越難以化解。
鑑於新冠疫情、高通膨和烏克蘭戰爭對各國造成了衝擊,中國的做法或有助於防止可能破壞世界經濟穩定的國際收支危機或直接違約。
也有一些跡象表明,孤軍奮戰多年之後,中國正開始接受對陷入財政困境的國家採取更具合作性的方式。中國政府已簽署二十國集團(G20)達成的一項共同框架倡議,該倡議旨在減輕貧困國家的債務負擔。在查德、尚比亞和衣索比亞,中國已同意與其他債權方合作減免債務。
但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種努力會取得多大成功,因為中國在與其他債權方建立信任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
雪梨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學家Roland Rajah說:「就需要重組的情況,中國的存在通常會加大重組的難度,因為他們在該多邊體系中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