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the guardians of your heritage”
— Bloomberg UK (@BloombergUK) November 30, 2021
Prince Charles receives the Order of Freedom of Barbados, as the country officially cuts ties with the Queen and becomes the world’s newest republic https://t.co/0KDbMNTgvm pic.twitter.com/crTu1d2cBq
《外交事務》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伊麗莎白二世將大英國協元首的頭銜變得更明確。在位期間,她訪問了幾乎所有大英國協成員國,支持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參加了無數場與政府首腦的會議,甚至撥出王室宮殿「馬爾博羅大樓」(Marlborough House)當成大英國協總部。她增強了歐洲君主的傳統外交角色,參與對內及對外的國事訪問,並與許多大英國協領導人建立了溫暖的關係,她這樣做緩和了英國失去帝國榮光的過程,並為英國贏得世界各地的朋友。
The Queen shared an affinity with the Australian public, for her love of sport and our larrikin stars. From Olympic and Commonwealth Games to world cups, Her Majesty was front and centre for some of our greatest moments and a few that famously broke royal codes. #7NEWS pic.twitter.com/tmUDNAZ0MN
— 7NEWS Melbourne (@7NewsMelbourne) September 9, 2022
《外交事務》表示,伊麗莎白二世的一些外交成就值得注意。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apartheid)是1970年代及1980年代大英國協的標誌問題,女王有時似乎更傾向於支持許多成員國,而不是英國首相。1986年,大英國協成員國幾乎全數贊成對南非實施經濟制裁,但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反對,女王發言人向《周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表達女王對柴契爾夫人的關切,這也向大英國協成員國發出了訊號:女王站在他們那一邊。
君主制的侷限
對大英國協的支持顯示出她為後帝國世界重塑君主制的高超能力,但這個過程中,她也展現出英國王室影響力有其限制。《外交事務》指出,或許就本質而言,君主制並不是鼓勵建立更平等社會的最佳憲法框架,而且儘管與70年前相比,目前英國的社會階層比較少,但仍嚴重分裂。
《外交事務》指出,更大的問題在於女王傾向將英國與大英國協成員國的關係呈現為普遍利益,但並未努力讓英國接受歐盟成員國的身分。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期間,伊麗莎白二世依舊保持中立。
Buckingham Palace has denied claims that the Queen supports 'Brexit', insisting she remains 'politically neutral'. pic.twitter.com/wEWt4LDHcN
— Philip Sime (@PhilipSime) March 9, 2016
在最佳的情況下,大英國協有助於塑造甚至擴展英國的外交政策,現在英國國王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III)面對的其中一個挑戰是君主制本身,即使君主制目前只是一種象徵,但似乎越來越不合時宜,而查理三世的挑戰是確保君主制延續。
《外交事務》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君主制似乎越來越像是大英國協的維生系統,因此如果大英國協最終崩潰,絕對不是因為女王不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