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由法國、美國、奧地利3位量子物理學阿斯佩、克勞澤與柴林格共獲殊榮,得獎理由是「進行光子纏結實驗,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開拓量子資訊科學」。3位大師將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指出,量子力學正從理論進軍科技應用,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量子網絡(quantum network)、量子加密通訊(quantum encrypted communication)都是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今年3位得主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阿斯佩(Alain Aspect)是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教授,克勞澤(John F. Clauser)創辦位於美國加州的醫學研究機構「J.F. Clauser & Assoc.」,柴林格(Anton Zeilinger)則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教授。3人在2010年就曾共同榮獲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 in Physics)。
從量子力學到量子資訊科學
量子資訊科學的發展關鍵在於所謂的「纏結狀態(糾纏狀態,entangled state):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粒子就算相距遙遠,也會相互決定彼此的狀態,行為有如單一的實體。克勞澤以實驗證明,某種型態的量子纏結可以違反「貝爾不等式(Bell inequalities)」,產生較強大的相互決定作用。阿斯佩補強了克勞澤實驗的漏洞,證明纏結粒子的互動不受其來源影響。柴林格則探索「量子遙傳(quantum teleportation)」現象,遠距傳送粒子的量子態。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厄巴克(Anders Irbäck)表示:「一種新型態的量子科技正在興起,3位得主對於量子纏結狀態的研究非常重要,甚至超越了對於幾個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詮譯。」
委員會委員歐爾森(Eva Olsson)則說:「量子資訊科學正蓬勃發展,對於資訊傳送安全、量子電腦運算、感測科技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意義。這門學問的源頭在於量子力學,其預測打開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2021年得主「對世人理解複雜物理系統做出突破性貢獻」
去年的3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日本氣象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be)、德國氣象學家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帕里西(Giorgio Parisi),得獎理由是「對世人理解複雜物理系統做出突破性貢獻」。真鍋淑郎與哈塞爾曼為地球氣候研究、預測全球暖化奠定堅實基礎。帕里西則探討小至原子、大至行星的物理系統內部的無序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