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太平洋島國領袖9月28、29日在白宮舉行首屆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並簽署11點夥伴關係宣言,而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旗下《戰略家》新聞研究員杜貝爾直言,太平洋島國不想要碰觸地緣政治,但問題是地緣政治涉及每件事,太平洋島國知道美國回來此區域,強權競爭也跟著回了。
《戰略家》(The Strategist)4日刊登杜貝爾(Graeme Dobell)的文章,內容稱美國與太平洋島國重新互動,可以汲取澳洲經驗。他提到,澳洲是太平洋地區的最大援助國,聲稱是太平洋島國的「首要安全夥伴」,也是主要經濟夥伴,「澳洲為太平洋大家庭所做的努力,並未使其擁有支配整個家庭的權力」。
「美國很清楚此難題,即大國肩負重責大任,卻也承擔較大的錯誤,並成為指責對象」,杜貝爾表示,經常讓澳洲感到困擾的教訓是保留和建立其太平洋經驗,「我自1970年代開始撰寫澳洲和太平洋島國關係以來,常用的界線是太平洋島國對我們(澳洲)的記憶,勝過於我們對他們的記憶」。
'The islands’ long memory of Australia means that although they like us well enough, we’re often hard work. Our heart might be in the right place, but our attention wanders. Our intentions may be good, but we can be hard of hearing' writes Graeme Dobell. https://t.co/4MTaMS8Qc1
— ASPI (@ASPI_org) October 4, 2022
杜貝爾指出,拜登(Joe Biden)在峰會致詞說,美國與太平洋島國共享「深厚歷史」,即美國認同其忽視此歷史的程度,而美國也面臨澳洲有過的「格列佛問題」(Gulliver problem),在這些小國踮腳的每步大小、視角和力道的差異,「島國對澳洲長久以來的記憶,意味著就算他們夠喜歡我們,我們仍要努力」。
要學會安靜坐在一旁
「我們的心態正確,注意力卻在遊蕩。我們的意圖很好,但聲音很少被聽到」,杜貝爾稱,澳洲認為直言不諱的事物,可能會被當成巨大噪音,導致重要的文化訊號被拒之門外,「有時格列佛(大國)只需要安靜地坐在一旁」,並引述澳洲記者歐卡拉漢(Mary-Louise O’Callaghan)的話:「坐著保持安靜是每位澳洲人必學的第一件事。」
歐卡拉漢1997年揭露巴布亞紐幾內亞(巴紐)政府祕密聘僱傭兵,參與布干維爾(Bougainville)衝突,最後時任巴紐總理陳仲民(Julius Chan)下台,而她因此報導獲得澳洲新聞界最高殊榮「金沃克利獎」(Gold Walkley)。澳洲前外交人員羅根(Sandi Logan)也批評充耳不聞外交模式的罪過。
羅根說,澳洲用澳大利亞主義(Australianism)模式與太平洋島國協商,默許的「拍桌子」模式反過來「狠咬我們一口」。杜貝爾表示:「這就是為何島國人民看到澳洲人來時,一邊露出微笑,一邊在嘆氣。」此外,澳洲政壇過去15年的氣候戰爭,成為其與太平洋島國最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