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拜登政府7日宣布的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新規,未來美國企業除非獲得政府許可,否則必須停止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也不得提供運用美國技術、在他國製造的晶片。這些措施旨在斷供有助於中國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機的關鍵軟體、晶片和機械,也可能使中國一些半導體研發製造企業被迫完成技術上的自給自足。
《路透》(Reuters)引述花旗經濟學家說法指出,中國半導體業可能因此面臨「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即在技術脫鉤下,中國晶片製造商被迫自力更生,嘗試創新解決方案、製定自己的研發路線,即使長期下來可能不會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史普尼克時刻」最初是指,冷戰期間,美國在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衛星之後面臨技術落後的處境。
「CNBC」則分析,中國本土晶片製造與設計商仍然極為依賴美國設備,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例如台積電,也需要美國的技術,這意味著任何依賴台積電的中國公司都可能被切斷晶片供應。此外,中國最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技術上仍然落後台積電好幾年。美國最新出口限制措施拖慢了中芯國際急起直追的速度,因此中國距離半導體自給自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美中科技戰的影響?
中國對半導體的需求非常龐大,佔全球需求逾75%,2021年相關進口總額達5560億美元(17兆7312億元)。而且中國逾九成半導體需求是透過進口和在境內外資公司來滿足。雖然中國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以中芯國際為首的中國公司仍市佔率不到15%。
過去五年,美中科技戰使中國在某些技術領域慘遭脫鉤。為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中國老早計畫打造晶片自給自足的產業鏈,不過拜登(Joe Biden)政府在中國尚未達成目標之前就技術斷供,讓中國製造商更難擁有生產先進半導體的能力。
「在克服對外國(尤其是美國公司)於半導體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依賴方面,習近平似乎低估了中國面臨的挑戰。他也沒有考慮到美國越來越關注半導體作為關鍵技術基礎。」顧問公司「歐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中國科技專家崔歐洛(Paul Triolo)向「CNBC」說道。
崔歐洛指出,2017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前景還不像現在這樣「暗淡」,而展望未來,美國最新措施將對中國的技術野心產生巨大影響,因為對半導體發展的限制將波及其他相關產業,使中國公司無法與海外競爭,「例如高性能計算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等人工智慧相關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