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猶太學者誣指薩依德抄襲,反而證明文字戰勝武力與暴力

2018-07-08 07:00

? 人氣

薩伊德《知識份子論》。(取自麥田出版)

薩伊德《知識份子論》。(取自麥田出版)

猶太學者維納(Weiner)指控巴勒斯坦作家薩依德(Said, 1935-2003)自傳造假,再由二位猶太學者Karsh與Miller在2008年接棒,指控薩依德1979年著作《巴勒斯坦問題》(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抄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下說明「抄襲」情節,然後解釋猶太學者處心積慮於醜化薩依德的原因,這對台灣學者與政府有重要啟示有:第一、薩依德的文字戰勝以色列的武力和全球影響力,更戰勝和替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原本的恐怖主義路線。第二、薩依德利用文字表達的著作,被流傳、被覆誦、被討論,影響國際菁英的決策,為巴勒斯坦爭取到聯合國非會員觀察國(Non-member observer state)身份。第三、人口僅佔全球人口千分之2的以色列,原本毫無立足之地建國,卻佔諾貝爾獎得主的20%,更佔經濟學獎得主的40%;以色列得以從阿拉伯人手中搶回土地,不僅是因為被屠殺後的國際同情,更是因為猶太人的學術貢獻。第四、國際菁英、決策者對追求真理、學術的堅持程度,遠超過台灣官員、偽學者(偽者,發表造假論文人士)的想像;如果台灣想要爭取到國際舞台,國際學術誠信聲譽是基本門檻,下一步是產生如薩依德一般的文學家,因為科技論文影響生活方式、戰爭工具,人文著作卻影響價值判斷模式與結果。延伸這個議題,更該檢討當今政府的「卡管」態度。

薩依德1979年著作《巴勒斯坦問題》。(作者劉任昌提供)
薩依德1979年著作《巴勒斯坦問題》。(作者劉任昌提供)

部分猶太人無所不用其極地醜化薩依德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二位猶太裔教授Karsh與Miller在2008年發表「薩依德勇於向權力表達真理?」(Did Edward Said Really Speak Truth to Power?)的文章,刊登於中東研究季刊(Middle East Quarterly)第14卷頁14-21,有網路全文

這篇文章引用64項參考資料,再利用以下的章節標題,逐一指控薩依德:造假以自圓其說(Fabricating Facts to Fit)、偽君子(Hypocrisy)、抄襲(Plagiarist?)、對不同意見零容忍(Intolerance to Dissent)、利用爭議話題攀爬至生涯高峰(Using Polemics to Climb the Career Ladder)。最後結論:薩依德遺留的學術遺產(Said’s Legacy)傷害歐美各大學的中東學術研究。他們指控的「抄襲」,實際上僅列出二段疑似利用他人論點,卻沒有註明來源的文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