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佔中之後,熱議買居屋
佔中運動之後,青年對清場行動的關注立即下跌。關於居屋預售的消息,在社交媒體的熱門議題高踞第四位,反映青年對住屋相當渴求。今年1月,排隊遞交申請表的場面墟冚,屬歷來罕見。樂富居屋銷售中心一天之內收到41,000份居屋申請表,約1,800份為綠表(公屋居民)、白表(非公屋居民)則有39,200份,超額認購18倍。白表配額只有864個,即白表申請者是最少45人爭奪一個單位。
觀看新加坡,現時逾8成人住在較寬大、且又負擔得起的組屋(公營房屋)。在新加坡,以65萬坡元(370萬港幣)可購入一個實用面1100方呎單位;但在香港則只能在市郊買入一個不足400呎的小單位。對港人來說,新加坡是買樓安居的典範。
諷刺的是,李光耀很早已學習香港公共房屋政策。1953年香港石硤尾木屋區火災後,港府在原址建徙置區安置災民,是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李光耀借鏡香港經驗,且予以改良。1959年他上台後,便成立建屋發展局,不久便發展組屋。組屋主要不是出租,而是售予民眾的公共房屋,由政府開發、以低價出售。組屋有點類同於香港的居屋。
李光耀離世,一些港人對他的政制未必認同,但對他的房屋政策多為叫好。這不得不令人佩服李光耀的先見:市民安居樂業,政治穩定。可以想像,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是能好好處理香港房屋問題,他所面臨的反對聲音將大大減少。
事實上,有意置業的港人正在期望降溫魔術棒的出現。市場相信隨著美國加息以及香港建屋落成量增加,樓價將會回調。屆時,無殼蝸牛將可較輕鬆的一圓業主夢。
撰稿:廖美香 香港自由撰稿人
責編:董樂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