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剛剛結束的第三季度的收益帳單了嗎?
如果你有什麼地方像我的話,你的答案應該是「沒有」。你可能已經知道,今年迄今為止,股市和債市已分別下跌了20%和14%。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看著自己的虧損,帳單上的虧損額並不會因此變少。但它或許更會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對於任何有可能讓我們對自身投資能力產生懷疑的證據,我們都會避免過於仔細地去查看,這也符合人之常情。然而當市場下行時,若想作出明智的決定,通常需要承認我們有意忽略的自身問題。
我們先來認識一點:「惰性」也可能是一種選擇。
據行業組織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自3月底以來(當時股市接近歷史高點),投資者從股票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中共贖回了約800億美元。
3月底時,美國及全球股票基金中共有19.3兆美元資產。因此,即便通膨看似不會減緩,即便股市看似不會上漲,投資者只是從股票基金中贖回了0.4%的資金。
其中的原因既有純粹的惰性,也包括數百萬人購買的是自動扣款型基金,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在賠錢的時候轉向,會感覺異常痛苦。
幾乎每個投資者都能體會到下面這句老話所蘊含的智慧:「及時止損,繼續賺錢。」可是,唯一比賠錢更糟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
所以看到資產貶值時,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會選擇賣出。你可以假裝帳面上沒有損失,或是安慰自己,後面會好起來的。另一方面,只要不承認自己投資失策,不賣出離場,就還是浮虧,沒有真的虧錢。
更何況還有可能,你剛剛賣出的資產又會反彈,或者,不管你把錢轉投到其他何處,可能還是會下挫——這會讓你感覺又做了一次傻事。
怪不得虧本賣出會這麼難,也難怪這麼多人會在熊市中選擇靜觀其變。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一家國際線上券商的近19萬名交易員是如何使用止損指令的。這類指令的目的是在投資產品跌至預先指定的價格時將其自動賣出,從而控制虧損額。
假設你以20美元買入一支股票,並將止損令觸及點位設在15美元,從理論上說,你的虧損額被鎖定在25%。可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會拋開這把「鎖」:看到股票跌向15美元,他們可能會將止損令觸及點位下調到10美元。如果繼續跌向10美元,他們說不定會再次下調止損令觸及點位,也許會降到7.5美元——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