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上空撒傳單的台灣人:《有溫度的台灣史》選摘(3)

2018-07-18 05:10

? 人氣

知道台灣人有飛行員,所有民眾都興奮極了。連台北醫學校和師範學校(後來的師範大學)的學生,都拋開一直以來互相較勁的心結,一起到青年公園觀看飛行表演。蔣渭水等人以歡迎會名義,成功匯集了全台各校學生於台北醫學校,產生思想交流與聯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謝文達先生飛行紀念(取自國家圖書館)
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取自國家圖書館)

台北醫學校的四年級學生李應章那一年二十四歲,課餘常讀大杉榮、山川均等左翼思想著作,受到五四運動影響,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他參觀了那一場飛行表演後,內心深有感觸,認為台灣人不應甘於殖民統治,做一個二等公民,只要奮發有為,有好的教育栽培,有文化的啟蒙,也可以翱翔天空,成為一世英雄。不久,他就和醫學校四年級同學組織觀光團,赴中國革命根據地廣州旅行,參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和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他目睹中國的戰亂與軍閥割據,知道台灣不可能靠中國來拯救,唯有自己站立起來。他決定把台灣的青年組織起來。

1921年4月,李應章和吳海水、何禮棟等人在台北籌組「全台灣青年會」,向林獻堂、林熊徵勸募資金時,認識了蔣渭水、蔡培火。蔣渭水認為「不做便罷,若要做,必須做一個範圍較大的團體才好」。青年人志氣高遠,意氣相投,於是決定組成「台灣文化協會」。

李應章在自述中說:「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之初是一個台灣人資產階級與知識分子為主的民族主義文化啟蒙團體」,該會章程規定:「以助長台灣文化為目的」,而不涉及政治。1921年10月17日下午一點起,於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今靜修女中)舉行創立大會。

文化協會旨趣書寫著:

回顧島內,今也新道德之建設未成,而舊道德早已次第衰頹,緣此社會之制度墜地,人心澆漓,唯利是爭,無智蒙昧之細民固不待論,位居上流者,概以揣摩迎合是務,以博取一身之榮達為能事,一面青年多安於眼前之小成,薄志弱行,更無確乎不拔之大志,甚而至思想流於過激,既無國士之風,而有盜賊之行,此不但不能圖國家、民眾抑或民族之向上,一知半解,言行不一致,荼毒社會,莫此為甚。興思及此,台灣前途實堪寒心。於茲吾人大有所感,因即糾合同志,組織台灣文化協會,謀台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

簡吉(左)與李應章(右)在二林農村演講被檢束的紀念照。李應章為文化協會籌組人之一,擔任二林地方幹事,對蔗農思想啟蒙,成立全台第一個農民組合-「二林蔗農組合」。(取自台灣農民運動特展/大眾教育基金會)
文化協會籌組人之一的李應章(右),不只致力台灣民族主義的文化啟蒙,更投身在農民運動。圖為其在二林農村演講,對蔗農思想啟蒙,也成立全台第一個農民組合「二林蔗農組合」。左為同是農運組織者先驅的簡吉。(取自台灣農民運動特展/大眾教育基金會)

文化協會的啟蒙反抗自此展開。而那個在東京上空撒下傳單的謝文達呢?

那一年,他才二十二歲。這個出格的行為,立即引起日本政府的憤怒,台灣總督田健治郎還特地訓斥他不該做這種「反日」的事。謝文達知道了在日本殖民者的天空下,他的羽翼不再自由。於是1923年4月12日,也就是事情發生兩個多月後,他渡海前往中國大陸,與父親謝春池等家人團聚,暫居東北長春百川醫院,後來參加蔣介石的北伐,也參與中國最開始的空軍飛行訓練,抗戰後參加過幾次抗日戰役,抗戰結束,他回到台灣終老,1983年在台北病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