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總統、後是獨裁者的斐迪南.馬可仕鼓勵這種浪漫而忠誠的菲律賓人形象,稱呼生活在海外的菲律賓人為「歸鄉遊子」(balikbayan)──源於他加祿中指稱對故鄉與大家庭情感依附的詞彙。這些遊子展現出傳統菲律賓對親族關係與文化的想像,同時又生活在一個能接觸到菲律賓人想得卻不可得的西方消費商品、薪水與教育的世界。在本國發展這種形象,成為國家政策的一部分。
但馬可仕同樣以自己的統治為中心,打造個人崇拜,照顧側近,讓關係密切的人得到合約,並逼迫反對者流亡海外。等到他的強硬策略在一九七二年化為獨裁統治,禁止所有異議之後,政治上與經濟上的不滿之情也逼近臨界點。一九八三年,馬可仕的主要政治對手之一──班尼格諾.艾奎諾(Benigno Aquino)結束流亡歸來,打算挑戰這名獨裁者。然而,甫抵達馬尼拉機場的艾奎諾才剛走出飛機,迎向群眾的歡呼,就遭人槍殺身亡。
此事成為馬可仕政權走向終局的起點。班尼格諾.艾奎諾的遺孀柯拉蓉(Corazon)並非政治領袖,也沒有行政經驗,卻是強大的馬可仕意料之外的挑戰者。她似乎沒有打算爭取領導權,只不過是個非命之人的寡婦。不過,在天主教學校受教育、個性好學、形容自己「平凡」、頂著蓬亂髮型、掛著一副大眼鏡的柯拉蓉.艾奎諾顯示出自己的演說天分。她不僅有過人的說服力,而且對於馬可仕的飛揚跋扈早有怨言的菲律賓人,也確實深受她的儀表談吐所吸引。他們管她叫「阿姨」。
馬可仕嘲弄她不過是個女人,但他嚴重錯估了民族之情的翻騰──激情的目光集中在艾奎諾遺孀堅強、虔誠、有禮的形象,神似荷西.黎剎正氣凜然、抵抗暴政的神聖特質。身為虔誠天主教徒,柯拉蓉展現自己的靈性特質,彷彿非暴力抵抗的化身。她以精妙的言論挑戰馬可仕,明白表示自己沒有撒謊、偷竊或殺人的經驗。
雖然形象有如政壇新人,但她其實並非新手。她嫁入的是關係良好的政治世家,同時是一號有能力團結敵對派系的人物;她帶領示威集會,發展為「人民力量」(People Power)運動。她一現身,街頭示威群眾一片沸騰,市中心為之癱瘓。馬可仕推動大選鞏固自己的權力,而選舉卻明顯有舞弊情事,民眾跟警方與當局的對立局勢愈演愈烈。一九八六年,馬可仕在國內眾叛親離,又受到國外壓力,終於被迫下台。柯拉蓉.艾奎諾在一九八六年成為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
新政府的成立雖是菲律賓庶民政治的分水嶺,實則難以撼動盤根錯節的權力機制。其中一項沒有改變的事情,就是全球就業與勞動帶來的挑戰。太平洋各島制定政策的人,都會談到玻里尼西亞與美拉尼西亞的「MIRAB」(遷徙[migration]、回匯[remittances]、援助[aid]與官僚[bureaucracy]的縮寫)狀態。一切皆有賴移工把支票寄回本國,有賴外國政府提供援助。有些MIRAB經驗是以大洋洲家庭為中心,一家人會考慮把哪一位成員送出國工作。這樣的做法創造出跨國的親屬與回匯網絡,跨越了經濟、政治與文化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