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在政治走向、經濟決策和台灣問題上發出了哪些信號?德國乃至歐洲應該如何面對一個愈加強大、愈加走向極權的中國?如何在對華依賴與對華合作之間做出平衡?針對上述問題,德國之聲採訪了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高亭亭(Nadine Godehardt)。
德國之聲:中共二十大結束後,您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走向有什麼新的認識?
高亭亭:我認為,這次黨代會在許多方面是歷史性的。這主要是指政治局常委的人員組成。而就政治以及中國經濟的走向而言,可以說是展現出政策延續性。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始時報告中談到的許多內容已經出現在其他許多文件中,新的內容相對較少。
最令人意外的是政治局常委的組成。這次的常委班子完全是由忠於習近平的人員組成的。他們都曾在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與習近平共事過。這讓世界看到,中國政策的實施現在將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一個極權主義的框架內,我認為我們在上周末看到的確實是向極權主義的明顯過渡。
德國之聲:您提到習近平身邊有很多親信。您認為習近平會繼續擴大權力並繼續執政更多任期嗎?或者習近平打算終身制?
高亭亭:可以肯定地說,這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位共產黨領導人最大程度的權力集中。確定的是他第三個任期得到了確認,而且可以假設會有更多任期。習近平今年69歲,年齡並不大,這意味著如果他不患重病,很可能在領導崗位上再掌舵10至15年。還有一點是,在常委會和政治局裡,似乎還沒有指定直接的接班人。
另外,政治局常委班子也顯示出一些政策走向,例如新冠政策。西方媒體或者說在德國、歐洲,人們當然希望中國取消清零政策,但伴隨著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入常,看不出要放棄該政策的跡象。相反,人們可以從中看到,今年在上海實行的嚴厲封鎖,這種在外界看來非常肆意進行的封鎖,是非常符合習近平要求的。因此,李強現在成為中國黨和國家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這確實令人驚訝,但也強調了政策的延續性。這也反映在中共的報告中。
德國之聲:二十大會場還出現了奇怪的場景:胡錦濤被帶出大廳。您對二十大上的這個瞬間有什麼猜測嗎?
高亭亭:其實,究竟是什麼導致胡錦濤在西方媒體和世界公眾面前被“護送”出去,這並不重要。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這一場景的發生,顯然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政治局中不再有胡錦濤派別的代表,胡錦濤的支持者沒有進入政治局,可以說,中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習近平的政黨。我們上周末看到的這一幕有象徵意義,體現了習近平現在手中權力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