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紐約著名的左派學術陣地The New School結束近三年的駐院學者工作,中國知名哲學家徐友漁暫離美國,不過他並未直接回到故土,而是來到了台灣。他認為這些年,自己真正開的只有一門研討課:Reflections on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中國文革的反思),其他像「西方哲學在中國」、「中國的社會思潮」都只是次要的「副業」,徐友漁7日午後難得在台北開講,談的也是他念茲在茲的中國命運轉捩點:文革。
在龍應台基金會的思沙龍中,徐友漁宣讀的講稿談的是「中國與西方1968學生運動的分析與比較」,在盛夏週末的陣雨中,滿場聽眾面對這位不甘於只在搖椅上空想哲學問題,而是走出書齋訪談文革紅衛兵、在中國推行公民運動、甚至率先簽署《零八憲章》的公共知識分子,一連拋出了16個形形色色的問題。在求問的舉手此起彼落之下,主持人王健壯也不得不延後半小時收場,以求賓主盡申其意。
作為中國的「老三屆」(1966年、1967年、1968年這三屆的高中畢業生),徐友漁就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沒法唸大學,甚至也是被迫上山下鄉、「向貧下中農學習」的一員。一直要到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他才終於能夠以30歲之齡當起大學「新鮮人」。這不只是徐友漁個人的命運,也是被文革耽誤的一整代年輕人的命運。
能夠趕上半世紀前(1968年)的「上山下鄉」運動,又從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1947年生的徐友漁今年已是71歲高齡。不過他才結束了兩個多小時的熱烈對談,又行色匆匆地轉進華山二樓的會客室,絲毫不見疲態。在回絕了記者「要不要休息」的探問後,隨即欣然接受《風傳媒》專訪。
文革浩劫與徐友漁
文革給中國帶來十年浩劫,教育體制與許多歷史文物都遭到摧毀,但許多原本僅限於共黨高級幹部才能接觸到的書籍,在文革與上山下鄉期間大量在民間自由流通,也讓高中時連看《紅樓夢》都要被責備與搜索的徐友漁(但徐也說,中學時期他就讀遍了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左拉、莫泊桑的作品),藉此機會閱讀大量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書籍,他也在這段期間自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