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巴西工運領袖、勞工黨(PT)共同創辦人魯拉初試身手投入選戰,競逐聖保羅州的州長,但是鎩羽而歸。時年37歲的魯拉心灰意冷,前往古巴散心,在哈瓦那(Havana)見到傳奇左派革命家卡斯楚,被老前輩數落了一頓:「魯拉,你沒有權利放棄政治,你沒有權利對工人階級做這種事。給我回到政治圈!」
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顯然對卡斯楚(Fidel Castro)的教訓銘記在心,從此不曾放棄政治。他1986年競選國會議員以全國第一高票當選,1989、1994、1998年三度競選總統落敗仍鍥而不捨,2002年終於如願入主晨曦宮(Palácio da Alvorada,巴西總統府),2006年順利連任(兩次得票率都超過6成),2010年底卸任之際支持率逼近9成。
但這位讓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稱道的「地球上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與政治的緣分並沒有因為卸任而畫下句點。從2015年開始,魯拉因為總統任內涉嫌貪腐而深陷醜聞風暴,後來遭定罪(收賄、洗錢、妨害司法)並入監服刑1年7個月。他一手提拔的繼任者羅賽芙(Dilma Rousseff)在2016年8月遭國會彈劾罷黜。勞工黨在2018年總統與國會大選中敗北。魯拉的一世英名與績業眼看著就要毀於一旦、萬劫不復。
然而了解魯拉生平的人,不會低估這個七旬老人的鬥志。魯拉1945年生於巴西東北部的卡埃特斯(Caetés),一個文盲農民家庭,有7個兄弟姊妹。7歲那年,他跟著母親移居聖保羅(São Paulo),原本想投靠早幾年過去的父親,到了當地才知道父親已另結新歡。
魯拉母親只能帶著一堆孩子自謀生路,在一家酒吧後面租了一個小房間棲身,夜裡會有醉漢來便溺或嘔吐,下大雨時只見青蛙與老鼠亂竄。魯拉10歲才開始識字,只讀了兩年書就輟學,到街頭當擦鞋童、小販賺錢貼補家用;14歲到金屬工廠當車床工人,後來在一場意外中失去左手小指。他16歲就結婚,2年後懷孕8個月的妻子死於肝炎。他原本對政治無感,但一位兄長在1975年遭到安全部隊逮捕、刑求,讓20歲的他決心走上社運與政治之路。
這樣的政治人物不僅「深知民間疾苦」,根本就是「民間疾苦化身」。因此多年之後,當這位前總統被關進一間4.5坪大的牢房(先不論是否罪有應得),他依然鬥志昂揚,呼籲支持者發起「釋放魯拉運動(Movimento Lula Livre)」,透過司法途徑力爭「平反」,終於在被囚580天之後,以「無罪者」之姿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