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民進黨沒有走的那條路

2015-04-11 19:54

? 人氣

民進黨中國事務會,剛從日本回台的邱義仁也出席。(民進黨聯誼會提供) (複製).jpg
民進黨中國事務會,剛從日本回台的邱義仁也出席,邱也是創黨要角,在他所屬編聯會系統運作下,被視為統派的外省籍資深立委費希平,以1票之差與創黨黨主席擦身而過。(民進黨聯誼會提供)  

也許,反對康寧祥的民進黨人士可以反駁,民進黨並未自此排斥外省籍,事實上,後來為言論自由自焚而死的鄭南榕就是外省人,然而,在這裡一個更深刻的意涵是,身為外省人,是不是要比本省人有更純正的台獨立場,才可能被民進黨接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堅持追求台獨的民進黨人士而言,江鵬堅當選是「天意」的另一個意涵也許是,在仍有刑法一百條的年代,鼓吹台獨畢竟仍是禁忌,一個由真實信徒組成的黨顯然更能達成目標;然而,如果集百年來集體意志所形成的民進黨,能在一開始就學習與不同信仰、不同省籍的人和平共處,即使過程可能紛紛擾擾,台灣也許仍會邁向今日的主權獨立,但是有沒有可能,台灣今日的民主能夠不那麼對立?能夠不要時時陷在意識形態的僵局中。

這不只牽涉到民進黨能不能拿到外省人的票而已,民進黨即使贏得過半選票,如果台灣不能建立基本的共同感,那麼,台灣幾乎不可能推動重大改革,這裡所謂的重大改革,納稅就是其中一環,東尼賈德(Tony Judt)在《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一書中提到,信賴與合作是打造現代國家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甚至要推動人人平等的社會,更需要互信,「在複雜或分裂的社會裡,少數人(或者甚至多數)常常被迫接受他們不願意的政策。這使得集體的政策制定總是充滿爭端,-----或者是寧願什麼也不做。」

對持結果論的人而言,談這些「WHAT IF」的歷史懸念有何意義?既不能改變任何事,也不能證明任何事;然而,知道我們曾經錯失的那條路,才不會掉入命定論的悲劇,就如,中國的經濟起飛,一定要犧牲民主才有可能嗎?曾經參與改革開放的中國知識分子朱嘉明,在《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書中提到,中國在1980年代的改革,曾有「藏富於民」和政治上「還權於民」的兩大遺產,後來,當改革走入歧途,「還權於民」不見蹤影時,並不表示從來沒有這個選項,不去注意這樣的「WHAT IF」,只會落入威權統治者的圈套。

同樣的,今日回到民進黨誕生的那一刻,要寄語的是當前風起雲湧的新政黨,只有正視過去流失的機會,才有可能知道我們有多少潛能,也才能走出所謂台灣命定的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