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7於4萬名與會者,在埃及熱熱鬧鬧開了兩個禮拜大拜拜式的會議後,終於在上週末落幕,方便各國代表趕回國觀賞本週開始的世界杯足球大賽。
每屆氣候大會都會有一個「定位」該次大會的議題,定位本次大會的議題無疑是「氣候賠償基金」,本次大會最後一週各國糾結於此一議題。何謂氣候賠償基金?氣候賠償基金是指許多人認為因全球暖化,極端氣象災害增加,而受災最嚴重的多為貧困的開發中國家。但大氣中造成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又多為百年來已開發國家所排放(詳下圖),所以已開發國家理應賠償開發中國家氣象災難的損失。
已開發國家實在是有苦說不出。人類數千年歷史中,那一年沒有極端氣象?洪水、旱災、颱風、酷熱等極端氣象年年不斷。古人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但自從暖化成為全球顯學後,史不絕書的極端氣象似乎被人類所遺忘,好像有史以來全球一向風和日麗,現在任何地方發生極端氣象就立刻歸罪於全球暖化。未來未開發國家發生的任何氣象損失是否都可向氣候賠償基索賠?但將任何極端氣象都歸咎於全球暖化不也是已開發國家鼓吹全球放棄化石燃料所編織的神話?
這也是為何已開發國家有苦說不出。
但極端氣氛真的都是因為全球暖化所造成?科學數據並不認為如此。
聯合國IPCC在2012年的極端事件特別報告(SREX)在決策者摘要總結為:許多氣象和極端事件是自然氣候變化的結果···。即使沒有人為的氣候變遷,各式各樣的自然氣象和極端氣象仍然會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WMO)更進一步說:鑑於目前的科學認識,任一單一事件,如嚴重的颱風,無法歸咎於人類引起的氣候變遷。
雖說任何一次極端氣象都極難歸罪於暖化,但暖化是否使極端氣象增加?與媒體報導給大眾的印象不同,極端氣象的科學統計數據顯示,很難証明暖化導致極端氣象增加。以颱風為例:
美國政府2014年發布的國家氣候評估(NCA2014)指出:全球熱帶氣旋的數量沒有明顯的趨勢,登陸美國的颶風數量也未發現任何趨勢。
美國政府2017年的氣候科學特別報告(CSSR)寫道:全球觀測到的環境變化不一定能支持熱帶氣旋強度的可檢測趨勢。也就是說,趨勢信號未夠長足以証明有超越自然背景變化。
在本次COP27大會,133個開發中國家集團緊咬此一議題的目的也極為簡單:要錢。依巴基斯坦政府及世界銀行估計,單單巴基斯坦一國今年季風帶來的洪水損失及重建經費高達美金300億元。專家估計若成立氣候賠償基金,2030年每年賠款約為美金3000億元到6000億元之譜。有如此龎大的利益,開發中國家當然趨之若鶩。
針對此類議題美國代表團很難承諾,即使承諾意義也不大。美國當年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因國會未通過,無疾而終。歐巴馬政府簽署的巴黎協定,川普上台後不是立即撕毀?美國並且要將中國拉下水,要中國共同承擔氣候賠償責任。無怪乎某NGO(國際氣候行動網絡)說:美國現在什麼事都一定要扯「中國、中國、中國」。
歐盟在會議延長一天後也終於同意成立此一基金,但條件是富有的產油國及開發中國家的大國(意指中國、印度及巴西等)也要共襄盛舉。中國的立場是中國支持成立此基金,但中國捐款必須是自願性而非強迫性。
其實依本文圖示,目前大氣中之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已開發國家所排放,但歐美國家並不願意負起該負的歷史責任,反而要人均收入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中印巴西等國共同提供供經費。
針對減緩暖化,將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全球應將資源集中於降低碳排而非提供氣候賠償。由另一角度而言,幫助開發中國家減少極端氣象災害損失的最佳手段是幫助其發展經濟,但發展經濟又離不開化石燃料。如何解決此一兩難困境,請參考本人「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一文。「氣候賠償基金」似乎占有道德高度,但並非解決暖化危機的重心。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