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習近平而言,中共廿大後開展「大國外交」的主要對手還是美國。如果中共要弱化美國的「反中統一戰線」,也必須對日本進行「統戰」工作,而經濟則是中共手中最有力的一張牌。
受到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的影響,世界經濟面臨通膨上升、糧食及能源價格上漲的問題,而中共似乎相對受傷較輕。「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中共自2013年至2021年,對世界經濟成長平均貢獻率達38.6%,超過七大工業國貢獻率總和,已成為世界經濟成長重要引擎。
中日經貿互動並沒有受到政治因素太大的影響。在中日建交之初,雙邊貿易額只有11億美元;但到2021年已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495億美元,增長超過300倍之多。中國已連續15年穩居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中的20%;而日本僅次於美國,是中共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且是累計對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國家。
習近平目前對日本打的就是「經濟牌」。根據《新華社》11月18日的報導,習近平在「岸習會」後表示:「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很高,要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財政金融、醫療養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等方面,加強對話合作,實現更高水平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以岸田目前在國內的處境,「經濟安全」比「台灣有事」更具急迫性。日本《放送協會》11月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下跌到2021年上任以來最低的33%,較今年10月的調查下滑了5個百分點,是連續4個月創新低;不支持率也從前次調查的43%,上升到目前的46%。如果岸田要避免被倒閣的命運,改善國內經濟比修憲成為「正常國家」的邊際效益更大。日本此刻沒有必要和中共為敵。
日本《共同社》也在11月18日發出報導,說明「岸習會」同意就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的訪中進協調,並將儘快重啟部長級的「日中經濟高層對話」和「日中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雙方也同意加強溝通,儘早啟用作為防務部門間相互通報體制「海空聯絡機制」核心措施的熱線,以及加強外交和防務部門高官間的「安保對話」等。
「岸習會」和「拜習會」的成果可以說是異曲同工,雙方對於爭議的問題都未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但都承認分歧,並希望透過制度性的溝通機制管控分歧,避免造成誤判而演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
國際局勢瞬息多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中美和中日關係的常態就是「既聯合,又鬥爭。」兩岸以和為貴,「抗中」不足以「保台」。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