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民進黨代表大會到媒體專訪中,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賴清德火力全開,強調執政以來,其施政讓台灣經濟變多好多好─台灣經濟是轉好,但原因是否施政成功所致,是大有商榷餘地。
蔡、賴所列出的經濟進步指標,包括:股市上萬點超過1年2個月、來台觀光客連2年破千萬人次、經濟成長率2.86%是3年最佳、失業率3.76%是17年來最低、出口值3174億美元歷年來次高、外銷訂單4928億美元、外匯存低4515億美元,雙雙創下新高。
這些數據無誤,但重點是:政府作了什麼偉大的政策才有此成績?基本上是看不太出來,不論是出口、外銷訂單好轉,主因都是受惠於全球經濟強勁復甦,讓出口與訂單都能持續在單月出現二位數成長,最後反應在總體面上就是經濟由衰退上揚為正成長。
這波全球的復甦到底有多強?可以看看各國受惠程度。國際貨幣基金、世銀與《經濟學人》等經濟智庫,都稱去年與今年的全球成長勁道,是近10年最強,而且也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首次各大經濟體一起實現成長,不再有「拖油瓶」。
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在2.6-3%,英國是1.1-1.5%,大概都是近年高點,但不會有人歸功於川普的施政(除了川普以外),更不會有人認為英國的經濟表現是受惠於之前的「脫歐政策」吧?連過去幾年被視為是對全球經濟「扯後腿」的巴西、俄羅斯,今年都是正成長,算是對全球經濟有正面貢獻了。
因此,把經濟數據當成蔡政府執政成績,放在大環境看,實在說服力不夠,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運氣實在不錯。這就是《經濟學人》說的「經濟與政治的週期往往不同步」,舉的例子是1992年老布希輸掉大選,因為選民把經濟下滑算在其頭上,還有2005年德國總理施羅德實施痛苦的經濟改革(當時德國經濟被稱為歐盟病夫),結果也下台,讓後面的梅克爾夫人坐享其成。
馬政府後期正逢全球經濟跌入谷底,台灣出口連續17個月衰退,蔡政府在2016年520上任,當年7月出口就由衰退轉正成長,不會有人真認為蔡政府有仙丹妙藥,施政1個多月就讓出口由負轉正吧?只能說,馬政府確實衰運不斷,蔡政府則是鴻運當頭,但以此自吹自擂則不必了。
在觀察經濟數據時,除了本身的歷史數據要看外,也同時要拿同一時間,其它國家的表現來比較。
以歷史數據而言,因為除了碰上衰退期外,許多數據都是累積增加性質,在恢復正成長後,如出口、訂單、平均國民所得等較過去高,「創歷史新高」並不足奇。如果這可以拿來說嘴,過去每屆政府幾乎都可以不斷拿出口、訂單創歷史新高來表彰貢獻,但顯然前朝政客並未如此厚顏。而2%多的經濟成長率,以台灣歷史數據看,只能算是表現不佳的低度成長,賴清德要說嘴也只能說「近3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