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外交─宋子文赴美爭取戰略資源:《重探抗戰史3》選摘(1)

2022-12-05 05:10

? 人氣

國府當時重大外交決策集中於蔣介石,蔣曾多次指定專人為特使,執行特殊的外交任務。(圖/維基百科)

國府當時重大外交決策集中於蔣介石,蔣曾多次指定專人為特使,執行特殊的外交任務。(圖/維基百科)

「特使外交」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特殊的現象之一。國府當時重大外交決策集中於蔣介石,蔣曾多次指定專人為特使,執行特殊的外交任務。例如,抗戰前期,蔣介石曾指派楊杰、賀耀祖、孫科以特使身分赴蘇聯爭取支持,交涉結果直接彙報蔣本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特使外交最顯明的例子,當推1940 年到1943年代表蔣介石赴美的宋子文。宋子文在美國3年多,憑著豐富的學經歷和蔣介石的充分授權,得以發揮其個人特長和人脈,交涉過程體現出靈活、高效、保密等特點,中美間的互動合作,也隨之活潑起來。

蔣介石不滿胡適的表現

選派宋子文到華府,是因為蔣介石不滿駐美大使胡適的表現,認為胡適維護國家利益不夠堅定。當時(1940年)對美外交最重要的目標是爭取美國對華戰略物資的支援,而胡適「不借款、不買武器、不交涉」的作風,自然不合蔣介石的要求,蔣早就想撤換駐美大使,外交部曾建議顧維鈞或顏惠慶作人選。不過,蔣介石考量得失,決定暫時不動大使,但希望找一位了解美國,可直達美國上層,又能由其掌握的「特使」,宋子文自是合適人選。

蔣介石批評胡適:「胡適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結果,不惜藉外國之勢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損害國家威信,而亦所不顧。彼使美四年,除為其個人謀得名譽博士十餘位以外,對於國家與戰事毫不貢獻,甚至不肯說話,恐其獲罪於美國。」不僅是胡適,蔣對當時赴美爭取貸款的陳光甫以及外交部長郭泰祺都有意見,認為他們「毫無志氣」,不敢力爭國家利益。

關於胡適使美期間的功過,學界已有許多探討,亦非本研究重點,本文不予贅述。但這裡有一個例子,可看出宋子文和胡適在同一件事情上兩人觀點及態度上的差異。1941年12月27日,羅斯福發表談話,說明美國將先全力解決歐洲戰場,然後再來處理亞洲戰事。當天,胡適及宋子文都有電文回報重慶。胡適的電文僅是轉述羅斯福的說詞:「(羅斯福)總統云:外長辦法只限於臨時的救濟,其中確信不能顧到全部中日戰事。譬如當前有兩個強盜,由兩面攻入,若能給五元錢,使其一人多彎幾十回山路,以後使全力抵抗其他一人,我方用意不過如此。」宋子文的電報則力言其在羅斯福面前強力表達中國立場:「(羅斯福)總統以美方提案乃完全注重保護滇緬路,經文一再申述,按照提案該路仍不能避免威脅,各地仍不免蹂躪,則中國毋寧因抵抗攻擊而犧牲,不願因日美妥協之侮而崩潰,總統無詞可達,態度似露窘促。」

這兩則電報顯示,胡適消極地轉達美國「先歐後亞」的立場;宋子文則據理力爭,指出美國政策的偏失,並強調中國寧可抵抗外侮而犧牲,也不願因美日妥協而受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