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去中心化─近代貿易貨幣之發展趨勢

2022-12-06 05:30

? 人氣

3.不同的操作機台間會展開競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4.第一名的「雜湊值」(完成者)獲勝,可以獲得執行利潤。

5.只要查證出相關成果有誤,那原本的紀載就會無效化,利益還能在爭取。

6.某筆交易紀錄驗證完成後,其他人就會離開,繼續發掘「區塊鏈」(新的機會)。

(註記:中本聰大幅發揮貨幣本身的「保值」、「可信賴」特性;且每筆「區塊」皆彼此連接成「區塊鏈」,故單一「工作量證明」不太可能遭到個別竄改。) 

「區塊鏈」的發展潛能

「比特幣」最明顯的缺失,在於「匯率」的不穩定,波動量太大往往使它很難以被一般人信任、採用,如西元2013年11月時,其單一價值曾一度超過1100美元,兩年後卻陸續下降至250美元(跌幅約77%),再過兩年竟又回升到830美元,足見搖擺度之大;也有一些論調認為,真正重要的應該是「區塊鏈」,它的技術具有排除管控、無指導、不可異動等特色,多年來也已受過足夠的壓力測試、擴散於全球且運作夠透明,除了搭配「比特幣」作為交易載體、途徑外,應該還能廣泛運用在更多領域。

「加密技術」下的「智能合約」

由「區塊鏈」發展起來的「分散式帳本」很常被稱為「智能合約」,這是由資訊工程學家尼克‧薩博於上個世紀末所提出的說法,他認為「商業合約」與「電腦程式」很像,兩者都有定義清楚、且載明約定條件的共通特質;在現實的貿易合約制定中,無論有無透過第三方介入,皆不會比直接套用「區塊鏈」來的穩定、公開且有保障,更不須擔心協作對象的誠信、私心與否。

上述「智能合約」所呼應的「去中心化」之特色,在於強調「群眾模式」且「反軸心主導」,該系統背後的運作方案,其實便已是一個值得各方廣泛借鑑的關鍵點,只需用少量的技術成本來搭配人的天性,即可有效發展,相當於是「創新動力」與「革新技術」的結合;此外,其所仰賴的「區塊鏈」技術,更是有機會拓展到其他實務領域,特別是在「可信賴度」這項關鍵要素上。

「去中心化」能避免的問題,在於制度管理者時常出現的專權、壟斷行為,實務上無論其彼此間是互相結盟還是競爭,往往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然而任何政策或管理方受重視的主體理應為社會大眾;另對於當代社會上常見的人際間「低互信度」常態,一旦有了「加密貨幣」這類的應用成果,相關問題同樣有機會獲得解決,至少就目前可見的成效而言,這些「資訊加密技術」是有機會帶來相關希望的。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學生,於主修專長外同步攻讀多項跨學群學程,領域諸如:商管(創意與創業)、政治(國際事務)、傳播(敘事與數位實踐)、資電(AIoT智慧創新)等項目;學涯核心專業高度集中於人文、商管學門,並致力將學術連結實務領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