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環境開放安全且民主運作良善,近年陸續有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台灣開設辦事處,而在5日舉行的非政府組織領袖論壇,與會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均強調,希望能和台灣當地公民團體互動,以推展強化民主韌性、探討人權議題,但也坦言在募款上有所挑戰。
非政府組織(NGO)領袖論壇由我國外交部主辦,2022年邁入第3屆,首場題目為建構全球民主和平網絡,由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捷克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VC)、西班牙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及日本泰朗全球(Terra Renaissance)等國際NGO在台辦事處代表進行討論。
保護衛士成立於2016年,2022年開設台灣辦事處,該處研究主任黛娜(Dinah Gardner)表示,該組織約95%業務是關注中國法治情況,包括指定居所監視居住(RSDL)、精神監禁、強迫認罪、監禁受虐,以及缺乏律師辯護管道問題。保護衛士近期廣受關注的是揭露中國在多國秘密設立「海外警察局」。
#BREAKING China operating over 100 police stations in 53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with help of some host nations.@NdosSantosCNN @CNN in exclusive preview of our new investigation “Patrol & Persuade” - follow-up to #110Overseas - out tmrw Dec. 5! https://t.co/Ghc3uSe9br
— Safeguard Defenders (保护卫士) (@SafeguardDefend) December 4, 2022
黛娜提到,當正規途徑無法讓中國把想要的目標帶回中國時,中國就會利用其他方式威脅利誘,迫使目標對象回到中國。她指出,台灣籍詐欺嫌犯劉宏濤(音譯,Liu Hongtao)先前被波蘭最高法院裁定引渡至中國受審,但劉宏濤向歐洲人權法院(ECHR)上訴成功。
台灣民主法治可促中國改變
ECHR在10月認定,若劉宏濤被引渡到中國,恐怕會有受虐和遭到酷刑的重大風險,因此裁決不應引渡至中國。當時保護衛士強調,ECHR的裁決具法律約束力,而此案的重要影響是《歐洲人權公約》的46國締約國,未來幾乎不能把嫌犯引渡到中國受審。
黛娜說,保護衛士關注所有要引渡至中國的案子,並非只重視台灣人案子,而保護衛士選擇來台灣開設辦事處,除了鄰近中國,也是台灣在語言、文化上與中國相近,且台灣是走向民主法治的良好範例,希望的能藉此影響中國內部。她亦稱,保護衛士會和中國的公民團體及律師進行培訓合作。
2021年3月開設台灣辦事處的IRI,主要是和各國政治組織、公民團體合作提升當地民主。IRI亞洲區資深顧問席之奇(Stephen Cima)表示,不少人會誤認IRI的資金來自美國共和黨,實際上經費主要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該會主要經費來自美國國會。
席之奇說,台灣社會開放、環境安全,IRI台灣辦事處也是此區域其他辦事處的中心,協助其他國家的公民團體與台灣專家搭上線,並稱IRI也會進行研究,但是用於執行推動專案,所以IRI並非智庫。2005年成立的EVC,2021年在台灣開設辦事處,成為首個,也是目前唯一1個這麼做的歐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