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4月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表演說時表明:「你覺得國際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而侵略烏克蘭的國家,正是握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對於聯合國改革,法國學者庫維尼斯-松本和維亞拉均不認為常任理事國會放棄否決權。
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國際公法教授庫維尼斯-松本(Florian Couveinhes-Matsumoto)及法國蒙佩利耶大學憲法教授維亞拉(Alexandre Viala)日前來台灣參加法國哲學周活動,並接受媒體訪問,而2人對於國際法約束各國行為的看法似乎不樂觀。
維亞拉認為,國際法的約束力相對較弱,效果取決於怎樣的國家來執行和領導國際組織,改變體制並不實際,反而修改國際法比較實際。不過庫維尼斯-松本則稱,隨著中國與俄羅斯和西方陣營的對立升高,預防機制勝過國際法規,但強權仍會藉由國際法規來維護自身利益。
國際法規約束力不夠強
庫維尼斯-松本表示,中國利用國際法規和國際組織來拓展自身影響力,並非在創建新法規,但在台灣、南海等攸關自身利益的議題上,卻又沒在遵循國際法規,且對人權有截然不同的解釋。維亞拉說,可以看到中國是具有侵略性的國家,「因此大家要經濟團結,不受脅迫,並保有冒險精神和獨立性」。
另外,俄羅斯因握有否決權,接連擋下安理會譴責其入侵烏克蘭,以及併吞烏克蘭4個被占領區的決議案。針對聯合國與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改革,維亞拉和庫維尼斯-松本均不認為常任理事國會放棄否決權。庫維尼斯-松本稱,安理會最初並沒要設計否決權,最後有此制度則是為了防止戰爭和衝突擴大。
維亞拉提到,由於5個常任理事國都有核武,所以握有否決權,並以此來維持自身獨立性。歐洲國家列支敦斯登4月提出否決權改革方案,讓聯合國大會能討論被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的提案,即動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必須向聯合國所有會員說明否決原因,而美國、英國均支持此改革。
對否決權改革態度悲觀
「常任理事國動用否決權時,就已經表明使用原因了」,庫維尼斯-松本直言,常任理事國否決草案,就是為了自身利益而表達反對。被問到中國以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來阻擋台灣參與聯合國,庫維尼斯-松本說,現實面是多數國家接受此決議,但要看各國如何解讀此決議。
庫維尼斯-松本表明,該決議沒有涉及中國對台灣的代表權,只是基於政治現實難有轉變,但可持續辯論這一點,可是不認為適合繼續以《舊金山和約》來論述台灣地位。維亞拉說,有時文字敘述很模糊時,一方就能強行推廣其解讀,但當局勢改變,又會是另一種解讀,「模糊比清晰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