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從蔣中正嫡系到拱衛南台灣的主力─胡宗南部隊的前世今生

2022-12-18 07:20

? 人氣

蔣中正的考量有其道理,卻留下兩處致命傷,一是讓國人誤認國民政府把最精銳的部隊投入到打自己人的「內戰」中,即便由「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指揮的第17軍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都不會輸給第1軍。其次則是此一決定讓胡宗南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把時間放到追擊紅軍的低程度戰爭上,不像「一二八事變」中的第5軍或長城抗戰的第17軍那樣能接受現代化砲火洗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以等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已升任第1軍軍長的胡宗南率部投入淞滬會戰,阻擋從吳淞口登陸的日軍。第1軍將士表現格外英勇,到了寸土必爭的程度,但卻因缺乏現代化作戰經驗而損失慘重。約有80%的第1軍將士在淞滬戰役中陣亡,得以撤出前線的只剩下勤務衛士、司書記、軍需、運輸兵與飼養兵共1,200人,從根本上已不成戰力。

接著兼任第17軍團軍團長與第1軍軍長的胡宗南,又被調往河南省支援蘭封會戰,他的部隊在邱清泉將軍第200師派出的T-26戰車支援下,一度幾乎圍殲土肥原賢二的第14師團,結果卻因為桂永清將軍的第27軍不給力,最後使日軍突圍成功。在接下來的武漢保衛戰中,胡宗南部隊同樣因為不適應有戰車和飛機支援的日軍而丟失了河南信陽,從此退出抗日第一線。

馬增福少校為胡宗南的學生,畢業後的任務是推動西北軍的「軍隊國家化」。(作者提供)
馬增福少校為胡宗南的學生,畢業後的任務是推動西北軍的「軍隊國家化」。(作者提供)

名符其實的「西北王」

儘管到了1938年以後,很明顯看出胡宗南將軍的戰爭思維已經趕不上時代,但他仍憑藉著自己的忠誠度被蔣中正欽點為第34集團軍總司令,也是首位擔任集團軍總司令要職的黃埔畢業生。第34集團軍被賦予了「東抗日本、西防蘇俄、北.拒中共、內安甘肅寧夏新疆、招收人才、支援全國」的任務,從此成為了國軍的戰略預備隊。

平心而論,胡宗南絕對不像中共聲稱的那般豪不抗日,從「東抗日本」這四個字來看,就知道他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固守潼關,保障西北重鎮西安的安全。「招收人才、支援全國」也格外重要,因為胡宗南在陝西設置了陸軍官校第7分校,招募並培育年輕一代的軍事人才。從第7軍校畢業的學生,並不單只是用來壯大胡宗南自己的第34集團軍,而是真正貫徹支援全國的目標。

所以到了抗戰以後,雖然「土木系」的第18軍和第54軍,由第17軍發展出來的第71軍、第5軍、俞濟時、王耀武帶出來的第74軍以及新1軍、新6均等成為了抗戰主力,但這些部隊仍採用了出自胡宗南第7分校的幹部。不過由於基層軍人在抗日戰場上死傷慘重,各部隊對幹部的需求量大增,導致軍校的訓練時間被從原本的四年硬是縮短到兩年,甚至於一年半。

外加西北屬中國邊陲地區,物資與設備本來就不夠,使得第7分校學生的素質完全無法與成都本校相提並論。所以第7分校畢業生被賦予的首要任務不是上前線作戰,而是就近被分發到華北戰場上頂替那些在對日作戰中被打死的地方部隊基層幹部,擔任起班長或者排長,著手推行將地方軍轉化為「中央軍」的「軍隊國家化」任務。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