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次大戰,歐洲國家的經濟幾乎全垮了,美國在1944年7月聚集了44個國家的代表們,到新罕布夏州的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制定戰後復興計畫。前面講過,兩次世界大戰打完,歐洲諸國經濟破敗,貨幣是一種「履約保證」,但這些歐洲國家的「履約保證」根本沒人願意相信,拿出去買不到任何東西,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簡單說就是用黃金幫美元掛保證,再用美元幫其他國家的紙鈔掛保證。有了美元當保證,各國總算恢復了貿易。
布列敦森林制度的確幫助戰後各國復興,當經濟好轉需要的貨幣量也會跟著增加,但黃金的產量趕不上經濟成長率,而通行世界的美元又和黃金直接掛勾,美元發行量不足引發了經濟問題,終於讓美國在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總統任內廢止了「金本位」。
前面有講到政府到底有沒有降低通膨、平穩物價的手段,「金本位」就是其中之一,金本位穩定了「幣值」,相對而言物價當然也跟著穩定。
那為什麼尼克森要廢止美國的金本位?
物價上漲可怕、物價下跌更可怕
應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通膨爆炸的驚悚故事吧!簡單說就是那種早上一張鈔票可以買到一個麵包、過兩個小時要一疊鈔票才能買一個麵包,中午的時候,你得用一車鈔票才能會一個麵包了。如果這種日子成為常態的話,任何人都不會「儲存貨幣」,一定是鈔票到手就馬上花掉,甚至連存在銀行的錢都要馬上領出來花掉才理性,結果是銀行擠兌,整個社會經濟秩序完全崩潰。
但如果情況是反過來的話呢?早上要用一車鈔票才能換一個麵包、幾個小時後一疊鈔票就能換一個麵包,到了晚上一張鈔票就能換一個麵包了。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消費一定會變得保守,想想看忍個幾小時就可以用更少的代價換到一樣的東西,將讓任何消費行為都變得不理性。
這種狀況會讓大家盡量把錢存在自己的身邊,花錢改善生活變成愚蠢的行為,最終大家都過著「窮到只剩下錢」的生活。而且因為市場上貨幣越來越少,流動性消失,和通貨膨脹相反的狀況──通貨緊縮發生了。不管你能不能感受這種事情的可怕之處在哪裡,但流動性消失幾乎是所有經濟學者眼中最可怕的噩夢,因為流動性會帶來乘數效應,乘數效應會讓大家越變越富裕。
打房將讓辛苦繳房貸的人半生奮鬥一場空
我們舉台灣人最愛的房地產來說明通縮的可怕好了,相信絕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貸款買房子的吧,簡單說就是你跟銀行借一筆錢出來交給建商,跟建商換到一個單位的房子,再用這個房子當質押品押給銀行,一直到你房貸還清的那一刻,房子才真正屬於你。在這個過程中,建商收到了他透過賣房子所得的貨款因此獲利;你住進了你想要的房子;銀行則賺取你貸款付出的利息。如果從你借貸買房到還清房貸的過程中,物價持續上升、幣值持續下降,等於你實際上並沒有花費那麼大的代價去買這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