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去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相當於半數勞工的年薪低於這個水準。雖然中位數連年成長,卻仍追不上平均數的增幅,更有超過68%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反映我國薪資差距進一步擴大。
「總薪資」是指廠商支付給員工的工作報酬,包括本薪、按月津貼等經常性薪資,以及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例如股息、利息、兼職或租賃等。
主計總處今(21)日公布,2021年全球經濟回溫,出口成長暢旺,內需產業則受疫情衝擊,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包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50.6萬元,年增1%,平均數為67萬元、年增3.02%,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0.756,低於2020年的0.771。
高薪族群跑得更快 68.31%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
主計總處說明,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從2013年的0.801緩降,主要因為去年總薪資平均數較2013年成長20.83%,高於中位數的增幅14.03%。
中位數趕不上平均數的增速,意味著極端高薪族群跑得更快,許多勞工幾乎留在原地踏步,兩者之間的差距由2012年的11.1萬元,去年已經升至16.4萬元。
在這趨勢下,領不到平均薪資的勞工愈來愈多,而且情勢一年不如一年,去年超過810萬名受僱員工中,就有68.31%低於平均薪資,這個數字再創統計以來新高紀錄,多數勞工對於政府公布的平均薪資無感,也是情有可原。
疫情衝擊服務業 女性薪資中位數僅增1.16%
若從受僱員工的特性來看,去年女性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47.3萬元,年增1.16%,男性則是54.9萬元,年增3.11%。主計總處解釋,主因女性受僱員工占比較高的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其他服務業等受到疫情影響,導致薪資成長幅度較低。
觀察各年齡層,未滿25歲者大多屬於在學打工或初入職場階段,去年總薪資中位數僅有35.9萬元,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其中又以40至49歲的58.3萬元最高,65歲以上則因多屬退休人口二度就業,總薪資中位數降為41.0萬元。
此外,隨著教育程度提高,去年總薪資中位數呈現遞增,研究所程度者為100.2萬元,大專程度者則是54.5萬元;若與2020年比較,研究所程度者增加4.38%最多,大專程度者也增1.64%。
金融及保險業晉升「百萬俱樂部」
至於各行各業的「薪情」如何?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薪資中位數雖然年減2.14%,仍以108.3萬元冠居各業;金融及保險業以102.3萬元擠進「百萬俱樂部」,年增5.65%最為亮眼。
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都超過70萬元;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敬陪末座,均未達到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