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歐盟與日本簽訂經濟夥伴協定(EPA),將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三分之一。同時間,七月十六日,歐盟與中國高峰會於北京舉行,雙方重申開放多邊體系的重要性,並承諾將合作致力於世貿(WTO)改革。歐盟何以選擇日本簽EPA而非中國?換個方向來說,日本選擇歐盟,在自由貿易協定布局中具有何種意義?
為何歐盟選日本而非中國?
歐盟在全球自由貿易協定的布局上常隨著美國的腳步,例如墨西哥、智利、新加坡、南韓,均在美國與這些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歐盟為避免貿易轉向效果,因而與相同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在決定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之後,基於相同的考量,而促使歐盟開啟歐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保護主義的措施,則為此EPA提供了催化劑。
日本主要自由貿易協定布局有三:與太平洋國家簽訂TPP,在東協加六架構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第三則是與歐盟簽訂EPA。如此一來,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網路,幾乎涵蓋世界主要貿易國家,除了南韓與中國之外。
中日韓間有三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然而進展有限,而日本也未將之列為重要目標,尤其這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功能,可以被RCEP所取代。而就歐盟而言,中國固然是個龐大的市場,但中國帶來機會也帶來挑戰。因此,儘管中國一再要求,歐盟仍維持一貫的基調,其目標是與中國簽訂雙邊投資協定(BIT)。一方面歐盟對於大量廉價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具有高度疑慮,另一方面,歐盟強調中國應確實履行其加入WTO的義務,因而與中國簽訂FTA非歐盟的首要目標。
歐盟重啟與東協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中國與日本均為歐盟的策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歐盟與中國正進行夥伴與合作協定(PCA)談判,目前暫告停滯。就日本而言,歐日之間,一方面在政治領域上,雙方進行策略夥伴協定(SPA)的談判,另一方面,在經濟領域進行EPA談判。
歐盟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除上述自由貿易協定立場不同外,對於兩國在政治協定上使用的字眼也不同。即使中日兩國均為歐盟的策略夥伴,在政治協定上,歐日間暗示了更高的戰略意涵。歐盟初始並不具有軍事力量,而日本則受和平憲法所拘束,兩者具有高度的同質性,一般被稱為文明強權。
歐日政治與經濟談判的主要爭議,除了汽車、農業以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等,在貿易與永續發展部分,比較有爭議的乃是勞工議題,尤其是團結權的納入。
歐日EPA將成為歐盟對外協定的一個先例。就內容而言,EPA分成歐盟專屬權限以及共享權限兩個部分,前者由歐盟單獨簽訂,後者由歐盟與會員國共同簽訂。這是為了避免批准過程冗長,甚至會員國(例如義大利、荷蘭)或會員國地方政府(例如比利時瓦隆區)對於歐盟對外協定的杯葛。這同時也可以視為歐盟在國際經濟局勢快速變更,須自我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的改變。
就自由貿易協定版塊而言,RCEP代表另外一個集團,歐盟的回應方式主要是針對個別國家簽訂FTA,例如新加坡與越南。歐盟試圖以區域對區域的方式,與東南亞國協進行FTA談判,但由於東南亞國協各國差異甚鉅而進展有限,歐盟於是與個別國家簽訂雙邊FTA。隨著川普保護主義的崛起,歐盟決定重啟與東南亞國協間的自由貿易談判,同時五月二十二日,歐盟理事會授權執委會開啟與澳洲、紐西蘭間的FTA談判。
越南是台灣FTA談判該效法對象
就亞洲國家而言,除了日本的FTA布局完整,南韓是最先也最積極參與FTA談判的國家。此外,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國家是越南。越南目前參與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談判,同時已與歐盟以及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所組成的歐亞經濟聯盟簽訂FTA。
台灣在FTA的布局上,除了致力加入CPTPP外,RCEP顯然不可能,歐台BIT連理事會授權開啟談判都尚未取得。我們的新南向政策共有十八個重點國家,幾乎等於沒有重點。除了這些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布局?脫歐後的英國?或是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越南的戰略布局值得台灣參考。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