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人劉靜(Jing Liu,音譯)表示,今年中國經濟活動可能成長3%,足以將GDP成長率提高0.9個百分點,在更樂觀的情況下,經濟活動可以成長5%,使GDP拉高1.5個百分點。一些家庭可能會決定在今年買房,趁房價回升或購房限制恢復之前,現在是「逢低買進」的好時機。
習近平極力擺脫封控黑歷史、爭取外資
重新開放不代表中國人能一夕遺忘陰暗過去。《經濟學人》指出,儘管中共善於改寫歷史,但習近平將難以擺脫這3年歷史對其威望造成的損害,這段錯誤將被一個世代的中國人銘記。
在經濟方面,許多投資機構也調整對中國的風險評估,減少在中國的投資。去年下半年有大量外資離開中國,10月份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377億元)流出,11月約有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527億元)外資出逃。預計當中國經濟回溫時,外資會部份回流,但不太可能迅速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投資盛況。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供應鏈受到嚴重損害,許多公司現在願意付出更多成本,改在其他國家建廠製造,一些公司高層對於決定離開中國感到慶幸。華美報關公司(East West Associates)的布萊恩(Alex Bryant)表示,決定將業務遷出中國的公司數量暴增,中國重新開放不太可能導致這些公司的立即改變心意。
中國當局意識到這項關閉國門太久的壞處。12月初,中國領導人宣布將重點放在吸引外資上,要求地方政府優先尋找投資者。據官媒報導,福建、廣東、江蘇、四川、浙江等地的官員和企業代表團正計劃出國「搶訂單」,贏回投資者。「一次會議抵得上一千封電郵。」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Robin Xing)指出,中國高層很久沒有這樣發話了,「他們顯然想保住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商品需求暴增,各國通貨膨脹惡化
中國重新開放邊界的經濟影響將延伸到國境之外。3年來,「清零」政策導致中國對國際商品的需求下滑。例如,上海封城期間,中國石油需求量每天減少200萬桶。
去年前11個月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同比下降約20%。通常,中國的需求下降會使世界經濟成長失去重要引擎,不過去年由於美國經濟過熱和整個歐洲能源供應中斷,中國能源需求減少,反而使歐洲能夠增加購買量、彌補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缺口。《經濟學人》評價道,中國清零政策雖然是錯誤的,但起到制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作用。
可以預期,中國的復甦將提振全球經濟成長。匯豐銀行估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的GDP可能比2023年前三個月的艱困時期高出10%。根據《經濟學人》粗略計算,中國復甦時期的經濟成長可能佔同期全球經濟成長率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