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國短期之內都想緩解緊張關係,但長期競爭已成定局。
自2018年3月美中爆發貿易戰以來,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就不斷惡化。人們一度以為川普時期的美中關係已達歷史低點,但2022年8月的新聞跌破了人們的眼鏡: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中國高層表達震怒,暫停與華府的多項高峰對話。
在那之後,兩國都一度表示希望懸崖勒馬,原因不難想像。習近平順利贏得第三任期,不再需要那麼公開的表達反美立場,其國內「清零」政策嚴重傷害經濟,不需要增加另一個美中關係不穩定的麻煩。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來說,美國國內資源吃緊,但民主黨的期中選舉優於預期,在這時候穩定美中關係,可以避免再次陷入外交政策危機。畢竟華府同時正忙著幫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同時還得密切關注行事反覆無常,手中擁有核武的北韓,以及試圖擁有核武的伊朗。
在美國某些進步派人士心中的理想世界裡,穩定的美中關係不僅能夠強化國際合作,應付氣候變遷;同時又不會讓華府做出不合理的讓步,例如降低對台灣的支持。中國之前甚至暗示過,如果美方繼續支持台灣,雙方的氣候合作可能無法繼續進行。
但在拜登和習近平11月會面之後,兩國都表示將重啟自裴洛西訪台以來一度暫停的氣候問題談判。白宮表示,「兩位領導人同意,授權重要高階官員在這些議題和其他問題上保持溝通,進行更深層的合作。」
中國和美國分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前兩名。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如果中美無法共同因應氣候暖化問題,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做什麼都是杯水車薪。
另一方面,12月11日也有多家媒體報導,美國預計在近期內派遣代表團訪中國,團員包括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以及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繼續討論上個月印尼G20拜習會的相關事務。訪中國同時有兩項目的,一方面,它將如美國國務院聲明所說,「繼續負責任地處理兩國之間的競爭關係,並尋找可能的合作領域」;另一方面,也是在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023年訪中國預先鋪路。
大國競爭的悲劇
美中關係最理想的走向,是找到一種方法處理兩國之間的各種歧見,並在可能合作的領域攜手並進。只要北京方面有心要做,其中一個可以合作的領域就是氣候變遷。
另一方面,美中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也不會中斷。雖然拜登政府剛剛以前所未有的力道打擊中國半導體業,中國因此向世貿組織提告,相關爭訟可能長達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