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COVID-19疫情爆發已過3年,而當全球逐漸恢復往來時,同樣重新開放邊境的中國疫情升溫,對未來疫情帶來新挑戰。曾在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任職的病毒學家楊小燕11日說,全球應建立生物安全第四級實驗室的運作及防護標準;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稱,民主國家應建立類似世界衛生組織的機構。
博明(Matthew Pottinger)和太太楊小燕(Yen Duong Pottinger)應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亞堅會,CAPRi)邀請,分別從國家安全及流行病學專業視角,討論COVID-19病毒起源和未來因應方法。CAPRi董事長林夏如提到,隨著各國重新開放邊境,各界是否已準備好應對新一波疫情。
「抗疫那段時間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博明說,當時他認定疫情是國安議題,而美國對於中國提供的資訊存疑,因為中國共產黨(中共)一向不公開透明。他直言,只要中國是共產體制,對防疫就毫無幫助,但仍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公開所知的內情。
中共政權隱瞞病毒來源
博明強調,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中共政權)不一樣,因為中國政府沒把所知資訊告知大眾,且從疫情爆發首周就由上而下的隱瞞一切,反觀中國醫護人員則分享這些「小道消息」。對於病毒源頭,博明說,美國情報單位和各界都有人認為,可能是來自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
博明稱,武漢病毒研究所堅持自己是民間單位,但美國深信中國軍方自2017年開始,就在此進行秘密研究,不過中國領導階層全盤否認,而這部分有許多地方需要深究。楊小燕則說,不論病毒是否從外部帶進研究所,或其內部研究的病毒外洩,這都是生物安全議題,因此要制定全球通用的檢視標準。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的生物安全標準,生物安全第四級(P4)實驗室是研究危險病原體,而武漢病毒研究所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中國首個P4實驗室。楊小燕認為,全球必須建立共同檢驗P4實驗室標準,以確保此類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
自由民主國家組CPR聯盟
楊小燕也說,許多專家都是以當時所知的資訊來思考防疫措施,而在政府制定策略的過程中,會有不斷地討論和辯論,再由領導階層做決定。她表示,美國擅於對其他地方的疫情做好應對準備,但當自身發生疫情時,卻用相當傳統的方法在運作,像是仍以傳真方式來回報確診人數。
楊小燕提到,由於與大眾溝通不清楚,導致人民對政府的防疫政策充滿不信任,這凸顯溝通的重要性,而各社區和社群要有領導階層來執行防疫措施。對於COVID-19疫情為醫衛領域帶來的突破,她指出,在疫情前就有研究「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這次因疫情而發展的技術,對其他疫苗也有助益。
被問及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博明回道,WHO並非迅速應對疫情、快速讓疫情消退的組織,而中國完全忽略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時期所做的承諾,所以要成立以民主國家為主的「迅速應對聯盟」(CPR),分享疫情資訊及應對措施,但該聯盟並不是要取代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