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盟國參戰、晶片戰升級,前景福禍難料

2023-01-31 07:30

? 人氣

盟國參戰、晶片戰升級,未來福禍難料。(柯承惠攝)

盟國參戰、晶片戰升級,未來福禍難料。(柯承惠攝)

雖有波折、談判數月,但盟國最後還是加入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晶片禁運戰,讓美國對中晶片戰的最後幾塊「拼圖」到位,短期中國必然受創,但長期來看,未來前景則仍是福禍難料,但無論如何,全球都因此要為美國的霸權保衛而付出代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去年9月、10月之時,美國先後2次宣布新的晶片禁令,一次是針對人工智慧的晶片禁令,一次是對半導體設備、人員的禁令,對中國的晶片戰不斷升級,業界有人稱美國這些禁令,是要「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不過,對已高度全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而言,只有美國制裁、落實禁令,無法成功阻絕中國半導體的進展,需要其它相關國家一起參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荷蘭、日本兩國。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上,美國市占率最高、排名第一,荷蘭與日本分居2、3,其中荷蘭的艾斯摩爾(ASML)生產的光刻機,更是在全球擁有幾近壟斷地位,尖端製程的市占率是100%。在此之前,ASML早已配合美國,未出口先進製程的光刻機(如最先進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到中國,但這次美國擴大製裁禁令範圍,讓荷蘭與ASML不願配合,經過近半年談判─當然還有施壓後,才終於就範;至於日本則是主動配合意願高,三方上週在華盛頓的談判已達成共識,但具體細節尚未公布。

實現晶片自主、建立本國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等,一直是近十多年中國產業政策的主要目標,從美國川普開始對中國發動科技戰、到拜登手上延續升級,遏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進展也成為中美競爭勝負的關鍵,中國雖然撒下鉅額投資,但取得的成果(晶片自給率的提升)一直相當有限,在美國持續升級、加大力道的晶片戰出台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追趕與提升之路,必然更為困難甚至被阻斷,需要耗費更多資金與資源、花更長時間,才能取得進展。

但美國是否可以長期壓制住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卻有兩極看法。支持對中晶片戰者認為晶片製造的「技術、製程、工藝」極度複雜,與其它產業的技術是完全「不在同一個量級上」,因此中國半導體產業已不可能再取得進展。

不過另外一種截然相反方看法是認為,這些制裁與禁令,只會逼迫中國全力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技術與供應鏈,不再依賴歐美廠商,反而能建立、壯大與提升本身的半導體設備產業、還有軟體技術等,而且,這個現象已出現:主要的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去年營收增加4-6成,有機會「練兵」情況下,一定會取得進步。結果最後是:歐美廠商失去中國市場,反而為自己培養出中國的競爭者。

美國科技界大老有不少持此看法,在川普對中國祭出科技戰時,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谷歌前董事長施密特等都對此政策有所保留,認為未來只是讓中國建立自己的產業。而這次一直抗拒美方要求的荷蘭方面,也認為參與制裁,對荷蘭(ASML)長期而言是會流失成長潛力大的市場,而且禁售令將促使中國更積極尋求其他供應商並自行開發技術,為ASML製造敵手。

因此,盟國加入讓晶片戰升級、對中國的圍堵更綿密,短期而言,當然是美國的勝利,中國晶片自主之路更艱難,但最後的成敗福禍則難料,端看中國是否有本事突破晶片圍堵、實現晶片自主:雖困難但不是毫無可能,因為總會有新技術出現─如數月前才傳出美光等廠商已開發出能「繞過」ASML光刻機的尖端技術,換句話說,ASML不再是尖端製程的必要條件了,因此未來仍充滿著不確定性;再如繞過安謀的新架構(如RISC-V),中國再力拱此架構,意圖藉此繞開歐美主流架構。

美國說對中國祭禁令、打晶片戰,是為了遏止其在軍事方面使用這些技術;這當然是一番「說詞」,因為軍事用晶片已有10多年歷史,且使用的是成熟製程,真正的原因還是要壓制中國的發展;而不論其成敗,有許多國家與企業都要為美國這項政策埋單:更少的營收與獲利、更高的物價、產業風險更高的未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