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邁向執政第三年,原本只是冷和僵持的兩岸情勢,卻有迅速滑向公開對抗的惡化趨勢,不斷上升的敵意螺旋,最大特點是「互相指責對方企圖改變台海現狀」,兩岸不但已經完全失去信任,更已經面臨路線攤牌的危險時刻。
6月22日,蔡總統接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訪問團,公開譴責「中國對台打壓力道不斷增強,從片面啟用M503北向航線、軍機、軍艦頻繁繞台,到強迫各國民間企業更改其網站的台灣名稱,以及阻擾台灣的國際參與,這些試圖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罔顧區域和平穩定的做法,不僅對兩岸關係毫無幫助,國際社會也不樂見」。
6月25日,蔡總統進一步接受法新社專訪,首度指稱「中國是對全球民主的威脅」,再次強調「中國正在試圖改變現狀,讓兩岸之間的平衡受到威脅」。讓人驚訝的是,蔡首次以強硬姿態向國際社會喊話,指出「不只台灣需要面對,國際社會很多成員將來一定會面臨到中國擴充影響力」,呼籲「大家可以一起來行動,表達我們對民主自由的重視,來制約中國、或減少或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
但在譴責中國之際,蔡也伸出橄欖枝,表示已經做好了與習近平會面的準備,還以新加坡川金會為例,強調「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坐下來商談,對國際社會是一個積極發展」,並希望「在對等和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對方見面」。
面對蔡總統前所未見的強硬發言,大陸國台辦也在6月27日例行記者會中不甘示弱,重申「堅持『九二共識』毫不動搖,反對和遏制台獨毫不含糊」舊調,並痛斥台灣呼籲國際社會一起行動是「不自量力」。但對於蔡習會的試探,國台辦並未回應。
追根究柢,蔡轉向空前強硬,不但因為中國大陸持續加大施壓,更因為美國積極打台灣牌,導致各界對台美合作升級產生想像空間。二者互為因果,很難斷定誰是誰非。例如中國大陸認為不得不加大對台施壓,因為美國打台灣牌,但台灣也認為不得不挑明反對立場,因為中國大陸打壓太甚。
以最近兩個多月為例,4月25日中國民航局突然致函各國航空公司,要求它們改變網站上對台灣與港澳的稱謂,不得將台、港、澳列為國家,並必須在台灣後面加註中國,否則將給予處罰。這個航空正名行動,是中國大陸首度試圖將「一中原則」擴及國際航權,台灣自然備感憤慨。
至6月26日,已有18家國際航空公司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等,耐人尋味的是,拒絕更改台灣名稱的國家,只有美國、南韓、越南、澳洲、印度,剛好都是美國強力拉攏、針對中國籌劃設立的「印太聯盟」成員。讓台灣感到意外的是,儘管日本和新加坡同屬「印太聯盟」成員,最後卻決定採取兩手策略,即僅在簡體中文網站更改台灣名稱,其他語言網站則不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