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觀點:台灣主體意識的根源沒有六個理由,只有一個!

2018-07-18 06:40

? 人氣

兩岸各自有各自的悲歌,也各有各的歷史失憶—無從記憶,沒有記憶。(圖為雲門舞作薪傳中渡海的橋段∕雲門舞集提供)

兩岸各自有各自的悲歌,也各有各的歷史失憶—無從記憶,沒有記憶。(圖為雲門舞作薪傳中渡海的橋段∕雲門舞集提供)

七月十四日,堪稱台灣知名中生代公共知識份子的曾柏文,在臉書上貼文,聲稱「前陣子恰好有個機會,碰到一群大陸涉台學者,跟他們聊到『台灣主體意識的社會根源』。他提了六個理由 (沒有一個是他們宣傳機器中最常歸罪的「綠營的洗腦宣傳」):一、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激發對「中國來的政權」反感;二、總統直選,鞏固台灣共同體意識;三、在國際上識別自己的務實需求;四、兩岸交流,突顯的制度與價値落差;五、北京反獨「硬的一手」,造成台灣人反彈;以及最精彩的: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以及對中華民國的打壓,在國際上徹底壟斷了「中國」( China) 一詞的意義,造成台灣人對於「中國」這個符碼的疏離。其中四五六點的弔詭就在於:不管兩岸交流、強力反獨、或是中國崛起,北京都一廂情願地以為對終極統一有助益;實際效果,卻恰好都適得其反。我看到好幾位陷入沉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為一位相識多年的友人,我回給他一句話:「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分裂就是現狀,而人們有現狀偏好。」柏文按了個讚。

這不是一句廢話。如果不是已經處於分裂的狀態,只有二二八,只有選舉制度,只有價值落差,都不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主體意識,更不會出現只有在分裂狀態下才會出現的「國際識別」、「反獨」、「崛起、打壓、壟斷」等問題。而既然已經分裂了,要重新統一就變成了改變現狀,就不是一些經濟利益的籠絡就足夠的。何況,中國的經濟雖然已經大有發展了,但也還沒大到成為全球經貿體系的霸權國家。

雖然廿年之後的世界,中國經濟規模可望超過美國、歐盟、日本的總和,極可能享有獨尊的地位,但是這個可能的未來當然還不足以使台灣人做出重大的調整------雖然可能讓台灣人選擇避免與中國大陸衝撞。而在當下的這種國內外政治經濟結構下,是不是統一就沒有可能?倒也不是。因為人們的現狀偏好,不是僅僅只與經濟有關,更多的是關於政治,甚至往其核心意義上講,是關於安全。統一必須事關安全,而非蠅頭小利。

政治變化如果造成人身財富的安全疑慮,理所當然會遭到反對。1990年代後期,施明德、許信良、陳文茜等當時的民進黨頭面人物,就極力在台灣社會推動這種「民進黨上台不會造成現狀改變」的思想工程,為之後的陳水扁上台執政打下基礎。2000年大選之前,為了向國際社會說明陳水扁後的兩岸局勢依然可控,民進黨還以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名義,舉辦了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好讓陳水扁能向國際社會發聲。

台灣這邊要以維持現狀的言論向國際社會發聲,大陸那邊也以維持現狀向台灣人民發聲;但是無論大陸怎麼做,在她確鑿無疑的成為國際規則的制訂者與維護者之前,她的這些言論,她的兩岸關係努力,都必定如同曾柏文所說,是事倍功半的。但這與大陸的濃情蜜意無關,而基本上只與由美國維護的現狀安全有關。而且,這個迄至今日基本由美國維護的秩序,大陸也是一個主要的受益者,沒有太大的意願去掀桌子、砸場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包淳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