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家得主、20世紀美國大文豪海明威曾參與兩次世紀大戰,「戰爭」是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而他熱愛法國巴黎舉世皆知,他的散文回憶錄《流動的饗宴》重現1920年代的美麗花都。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海明威創作了短篇小說《花園那側的房間》,時空背景設定在二戰將結束的巴黎麗茲旅館,但除了研究海明威的學者之外,一般讀者大多不知道這篇作品的存在,而這篇遺作直到本月2日才終於出版,重現於世人面前。
海明威交待:等我死了再發表這5篇短篇小說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在生命的最後10年,創作了關於二戰的5篇短篇小說,分別是《紀念碑》(The Monument)、《十字路口》(The Cross Roads)、《虛幻的名聲》(The Bubble Reputation)、《印第安國度與白人軍隊》(Indian Country and the White Army)、《花園那側的房間》(A Room on the Garden Side),並在1956年8月對出版商史克利伯納(Charles Scribner Jr.)提到此事,但他對史克利伯納說:「總之,等我死後,你隨時可以出版這些故事。」
本月2日之前,這5篇故事裡,只有《十字路口》出版;除了研究海明威的學者之外,大眾並未讀過其他4篇短篇小說。《花園那側的房間》由海明威以鉛筆手寫而成,手稿共15頁,約2100字,後來由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Boston)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收藏,並在海明威常設展展出。
美國文學季刊《岸濱雜誌》(The Strand Magazine)2日刊登《花園那側的房間》,這家雜誌社專門刊登奇幻故事與知名作家生前從未發表的作品,例如去年11月該雜誌就刊登了美國推理小說家瑞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生前未曾發表的創作。
《花園那側的房間》包含海明威作品裡的常見元素,包括戰爭、紅酒、巴黎、討論文學,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尾聲的巴黎麗茲旅館(Ritz Hotel),小說主角羅伯(Robert)被視為海明威的化身,兩人有著相同的綽號「老爹」(Papa);二戰即將結束前的某個傍晚,羅伯坐在麗茲旅館裡,欣賞旅館花園內樹間光影,以精緻玻璃杯啜飲著1937年釀製的巴黎之花香檳(Perrier-Jouët Brut),談論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作品與「骯髒的貿易戰」(dirty trade of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