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2年前交通部「嚴打UBER(優步)」的再版,近日傳出政府擬修正「發展觀光條例」第 55-1 條,納入「Airbnb 條款」─其實就是要「嚴打Airbnb」。取締不法,社會理當支持;但如果作法不當、則可能壓制甚至阻斷台灣新經濟。
此事的緣由是因Airbnb等共享平台提供的日租套房市場日益成長,觀光局有意輔導日租套房合法化,因此旅宿業者拜會政務委員張景森尋求支持;結果觀光局因而政策轉彎,近日提出的修法中,賦予觀光局得要求刊登非法日租套房網站撤除刊登訊息的權力;甚至對不移除者,不僅可連續罰款,亦可請有關單位 阻斷 Airbnb IP 位址,因而引來不少批評與疑慮。
Airbnb成立於2008年的美國新創公司,去年一波融資中,企業的估值已達310億美元,是「獨角獸」中的大咖;起心動心創公司的原因就是把「空房」出租給短期居住者;至今已發展為在全球在191個國家、65,000個城市中共有超過3,000,000筆房源─短短幾年未擁有任何一個房間,Airbnb卻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館體系,侵蝕搶奪傳統業者的生意。
這次的案例與過去的優步幾乎如出一轍;Airbnb與優步同樣被認為是分享經濟的代表作,一般民眾把自己所擁有未利用到的房間(或車子),上到網路平台出租。但Airbnb與優步同樣牽涉到是否納入原有管理體系、甚至是否納稅的合法性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新的經濟模式與傳統模式的爭奪市場戰爭,而新模式因為不納管與納稅而占有競爭優勢。
當然,在政治上更是同樣面臨選票與社會支持的問題;當時因為反對優步的小黃司機,被認為是執政的民進黨的重要支持,讓交通部痛下殺手,重罰優步並勒令歇業,導致其暫停台灣營運,最後以與台灣本地計程車合作方式重返市場。這次Airbnb也是在旅館業者抗議,加上本地觀光旅館市場又低迷的壓力下,準備對Airbnb祭出禁制令。
坦白說,政府祭禁制令的作法相當不智;雖然社會對所謂取締非法、要求納稅等作為,支持者應多,但民眾也同樣不希望看到一個能提供更方便、更便宜的住宿體系,為了保障傳統旅館業者,而被政府硬生生的「作掉」。真正解決問題的治本之道,當然是設法把這種日租型套房(以Airbnb為代表,但卻又不限於只有Airbnb)納管、繳稅。
在蔡政府尚未要對Airbnb「下殺手」前,觀光局官員曾表示:「如果能將這些業者納管,要求繳稅,並提供合法安全的環境,那麼就能減少與飯店之間的價格差異,也能降低旅客住進非法日租套房的風險,提供安全旅遊環境。」政府處理Airbnb等日租型套房,就該回到這個初衷。
政府政策的出發點,應該不是為了保護傳統旅館、民宿業者,而心懷偏見的要把Airbnb趕上,而是基於法律的公平性要求繳稅,更基於保護消費者的目的而納管。至於在此公平基礎上,新經濟模式與傳統模式、Airbnb與現在的旅館業者,到底孰優孰劣、誰贏誰輸,就不是政府能管、應管、同時也不必管的事了。
更長遠的看,Airbnb的模式其實已為全球背包客普遍使用,更衍生到其它領域,它也可能代表未來的經濟模式。蔡政府為保護傳統業者而下禁制令,既造成旅客的不便,又是主動與一個新的經濟模式「說再見」,對一個一再標榜獎勵新創、要產業轉型的政府而言,確定是非常矛盾又諷刺的作法。至於說要「阻斷IP」,說的人可能不知自己說些什麼,如果真的這樣作,肯定能成為「國際大新聞」。
觀光產業的不景氣有其它因素,部份甚至是蔡政府造成,想方設法拉抬觀光業景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是以扼殺新經濟模式為手段,最後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