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一年後,情勢發展趨向長期戰爭,而美國和中國兩強的爭霸也隨之出現不同的兩條戰略路線。
美國方面,拜登英雄式的突襲訪問基輔,除了為他競選連任塑造形象,也有將俄羅斯拖住在烏克蘭戰場的作用,同時以此加強北約盟友一致行動。至於對中國的戰略,一方面布林肯和蘇利文先後提出警告,「有跡象顯示中國將提供致命性武器給俄羅斯,那將是致命的錯誤」,另一方面CIA說「沒有證據中國有計畫將進攻台灣」。也就是將中國跟俄羅斯「綁」在一團,美國不在太平洋西岸生事,希望形成北約對抗中俄形成兩大集團的對抗。放遠一點看,先消磨/弱化/甚至解決俄羅斯,然後才收拾中國。
以歷史為借鏡的話,美國是朝「春秋晉楚爭霸」的模式導向。那中國呢?
中國繼王毅在慕尼黑開砲後,外交部發表了「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文章,並且在G20財長會議否決了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議,擺明跟美國對幹的姿態,但卻是號召「全世界被美帝欺壓的民族共同奮鬥」(毛澤東用語),中國跟俄國的關係是「合作無上限」,但不會有聯合/軍事同盟等動作,也不會以武器輸俄。這是三國「聯吳制魏」模式——孫權和劉備聯手打贏了赤壁之戰,但若兩國聯軍再跟曹操決戰一次,其實沒有勝算,只能東西兩邊分頭進行牽制,形成三足鼎立。
「聯吳制魏」戰略要想成功,條件之一是吳蜀都要有足夠力量牽制曹魏,此所以孫權肯將荊州借給劉備,而曹操聽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時,正在吃飯卻因此「失箸」——這樣他就無法一舉殲滅兩國。條件之二則是「互信」,吳蜀彼此相信當一方遭到攻擊時,另一方會出兵牽制,例如曹軍攻打濡須口,則諸葛亮兵出岐山。
俄羅斯有沒有足夠實力牽制北約?以過去一年的烏克蘭戰爭情況來看是沒有,此所以普丁/克林姆林宮最近都揚言動用核武——衝突情勢一旦拉高到核武層次,俄羅斯立馬擁有跟美國平起平坐的位能。而聯吳制魏的失敗借鑑在條件二:東吳呂蒙偷襲荊州、殺關羽,得了荊州卻破壞了吳蜀互信,那是致命的錯誤。
晉楚爭霸的成功條件則是「誠信」與「團結」。晉文公稱霸的關鍵城濮之戰,就是晉軍「退避三舍」兌現當初對楚成王的承諾,依附雙方的諸侯因為晉文公講誠信而士氣出現一消一長,結果晉勝楚敗。後來楚莊王稱霸的關鍵邲之戰,則是晉軍內部意見不合,一位將領帶著自己的部隊渡河出擊,主帥沒辦法,全軍跟進,最終由於三軍六將步調不一而大敗。
美中兩條不同路線大戰略誰會成功?觀察點就在上述雙方四條件的實踐程度如何。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