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由、進步派知識分子和媒體人,雖然視言論自由為圭臬,但在政治極端化的大環境之下,卻無法自知地染上「政治正確病」。即使開口閉口「誓死捍衛你講話的權利」,卻藏不住內心以「轉型正義」為名目,對他人言論審查的衝動,甚至連別人「沉默的自由」也要干涉。
全聯福利中心中元普渡系列廣告,引發輿論爭議而主動下架,卻招致網路媒體《上報》的憤慨,發表社評:「全聯沒讓好事發生」。只因為全聯受民意所左右而下架廣告,沒有把「科普」白色恐怖事件的「功德」做好坐滿,所以《上報》認為「全聯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廣告」。
《上報》列舉了洋洋灑灑、理直氣壯的理由:
一、「這支廣告用以指涉陳文成事件的目的呼之欲出,希望讀者「過度聯想」,進而引發討論,更是廣告投放的目的;在觸碰政治議題以及與全聯公司的商業利益之間,全聯應該有更好的選擇」。(《上報》認為,全聯應該不顧民意的反應,勇敢地繼續播下去)
二、「令人遺憾的是廣告上線四天,隨即由全聯公司決定下架,理由是『不觸碰政治議題』。不過,站在轉型正義的觀點,不觸碰政治本身就是個政治。作為一個商業公司,全聯固然無須承載民主人權、公平正義的價值,但既然已經選擇了一個引發熱議的政治議題,卻瞬間戞然而止,沒有任何的懸疑、冷卻與轉化,將話題增生,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其實是『全聯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廣告』」。
其餘多項理由省略。
鄉民們輿論喧嘩,指控全聯播出該廣告是在「消費陳文成」,而迫使下架,是一種言論和思想審查。但以自由、進步派知識分子言論自居的《上報》,卻強加與人「站在轉型正義的觀點,不觸碰政治本身就是個政治」,以這種泛政治話術為理由,認為全聯下架廣告就是「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廣告」,言下之意就是一個不入流、低級,唯商業利益優先的公司。全聯連選擇「沉默(下架)的自由」都被批判,不同樣也是言論和思想審查一種?
像全聯這樣的公司,有合法納稅的義務,有維護其銷售生鮮食品和加工食品食安的義務,但何時開始也需要和黨產會、促轉會一樣,背負政治上「轉型正義」的使命?
尤其有趣的一點,據廣告圈內人,網紅凡槿(廣告小妹)在臉書上爆出的內幕,「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全聯事先知情廣告與陳文成有關。」這隻廣告完全是製作團隊熱衷「轉型正義」過頭,把內容「走私」過關。
廣告主全聯在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之下,花大錢給觀眾提供了一堂白色恐怖時期歷史課教育,等於做了件轉型正義的「功德」。結果,廣告播了也被罵,下架被罵得更難聽,被批「不配」擁有這麼好的廣告,究竟情何以堪?
如果實情確如廣告小妹所言,全聯事前完全不知情廣告與陳文成有關(當然也有可能廣告小妹收了某方面的好處來帶風向),那麼《上報》指涉全聯「不配」擁有這麼好的廣告,沒有善盡對「轉型正義」的義務,反而讓自己淪為「轉型狂妄癥」的笑柄。
*作者為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