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政府走馬上任,多個要職由習近平親信出掌,引發外界「用人唯親」、「走向一言堂」、「技術官僚時代結束」等質疑,然而細觀人事安排,效忠固然是一大考量,專業也並未偏廢。
國務院總理、首席副總理,照例由作為政治局常委的李強、丁薛祥出任,這兩人分別是習近平主政浙江、上海期間舊部,在習入主中央後一路扶搖直上。另外三名副總理中,何立峰雖為習的福建舊部,但擁有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及發改委主任資歷,接下前任劉鶴主管的財經領域業務尚稱合適;張國清、劉國中則與習近平素無淵源,跨入政壇前長期在軍工企業任職,屬於典型技術官僚。
若進一步將觀察層面放大到政治局,親信與技術官僚勢力仍大致相當。24名政治局委員中,扣除前述人員及習本人、連任的常委、國防、外交等專業系統後,屬於習近平舊部的還有:福建系的蔡奇、黃坤明,浙江系的陳敏爾,中央黨校系的石泰峰、李書磊;技術官僚出身的則另有袁家軍、李干傑、馬興瑞、尹力、陳吉寧。
西方學界在研究中國政治時,常將官員分為政治官僚(bureaucrat)與技術官僚(technocrat)兩大群體,前者在早期主要來自農村或軍隊,晚近以學習法律、經濟或其他人文學科者居多,後者則出身理工領域。改革開放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訴求下,技術官僚如雨後春筍般進入政壇,江澤民、胡錦濤均有工程師資歷,直到主攻馬克思主義的習近平執政,才改變這種情況。
中共在拔擢幹部時,向來將忠誠與專業視為兩大考量,毛澤東強調「又紅又專」,鄧小平「幹部四化」中的革命化、知識化與專業化都是這個意思。在二者難以兼顧時,習近平傾向以忠誠為優先,但亦不忘網羅專業者,交織成一個由政治官僚領導技術官僚的雙層次用人格局,若能由前者致力於政治層面的溝通協調、後者主管政策評估與規劃,也未嘗不能良好運作,絕不致如外界預期般悲觀。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新政府中科技人才的崛起。前述政治局7名技術官僚中,有5人來自航太、軍工領域,他們的平均年齡未滿60歲,比起政治局所有成員平均年齡年輕5歲,表示這幾人都有機會連任,甚至成為常委,反映出中國在近年面臨西方國家科技制裁、俄羅斯尖端科技難以應付烏克蘭戰場等情況下,深切體認科技自主的重要,未來可望投入更多預算於研發領域。
*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