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教請辭同時,強調自己並未賄選,官司是「政治迫害」,李全教是當選無效與賄選兩案並發定讞,國民黨說納入李全教是為艱困選區開疆闢土,賴清德當年為槓李全教賄選拒入議會,而被監察院彈劾,國民黨忘了,監察院彈劾理由不是拒絕賄選,而是拒絕議會(民意),因為李全教一人不代表全體議員;更重要的,國民黨堂而皇之擁抱李全教的同時,又如何嚴詞批評如今民進黨涉入賄的議長邱莉莉?
同樣的,「重磅回歸國民黨」的傅崑萁心中再怨,都沒辦法撇清掛在他身上定讞的炒股案(內線交易),當國民黨追著高端疫苗涉及炒股的同時,又如何向民眾解釋炒股到底算不算個事?傅崑萁可以志得意滿在朱立倫身後當個影武者,却不能不意識到為什麼但凡他出手必有爭議?當民進黨以敗選為代價,「暫時」擺脫「英系三人組」對政府人事、資源的干擾、掠奪,民意又如何能接受未來重返執政的國民黨,可能來個「倫系三人組、五人組或七人組」?
相對於九合一選舉優勢,國民黨並無總統大選的優勢,前者不論是縣市長或議員,現任競選連任者多,後者,則是立委席次要從三分之一進攻過半,簡單講,絕大多數都是艱困選區,選策會有爭議就表示提名服眾難度高,但只要立委提名得當,爭議也會漸次消散,這就是最大問題─黨人的抗議或呼籲,反應的就是對選策會的不信任,年紀偏大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在於這群平均年紀六十八點二歲的選策會成員,至少半數既是地方派系又有官司前科,不具民意號召力,遑論對年輕世代的吸引力,這樣的組合能不能跳脫傳統提名依靠家族、派系、財力的舒適圈?
國民黨或許認為這樣的懷疑未盡公平,但對比民進黨除了以黨公職為主的選對會之外,特別為初選民調成立委員會,除了黨秘書長許立明之外,成員包括:吳明孝、林宗弘、黎寶文、羅承宗等人,都是學者,這表示民進黨的提名還有「外部監督」機制,國民黨呢?
敗選的民進黨,因為賴清德,看到了病灶,即使未必能切除乾淨,至少有動手術刀的決斷;勝選的國民黨,却義無反顧重新躍入逆民意的廻圈,朱立倫不能怪黨人不團結,因為這樣的黨,只有選策會的小圈圈團結,無法聚攏民意,這樣的選策會報,又有何「策略」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