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央發六千,公所傷腦筋

2023-03-22 06:10

? 人氣

新台幣、現金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新台幣、現金示意圖。(取自Pixabay)

6000.gov.tw」網站將於22日上午開放登記,鑑於以往經驗,我們堅定相信當機的機率很高!領六千、先登記,確實是誘人與便民的政策,但在此政策背後,中央與地方的協力合作模式與相關配套措施,實在付之闕如,徒讓區公所等基層機關,傷透腦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中央考慮數位落差,照顧民眾的善心良意,雖然可以體會認同,但是關係到六千何時領取,會不會因為登記資料有問題而延遲收到,民眾的抱怨對象是基層工作人員,而非中央決策官員。政策定位若是「協助」民眾登記個資,那就應該讓主動行為者為民眾,公所人員僅是從旁協助,民眾如有手機就請民眾自行使用手機登打,如有平板、筆電亦是同理如此,啥都沒有就由區公所提供電腦登記資料,除非完全不會打字輸入,否則攸關民眾確認個資與領取六千的重要權益,公所人員何德何能肩負重責與擔負民怨?

第二,中央可以編列預算給予金融機構手續費,但是要求區公所協助民眾登記,卻是一毛錢作業費都不給。登打資料的確認者,不是區公所人員,按下確認鍵者,應該是民眾自己。民眾如果需要確認輸出的登記資料,中央的網站能否提供列印功能?如果民眾需要存底資料藉以事後核對,區公所面對這樣的行政作業,難道不花任何錢即可達成任務?

第三,協助民眾是小事,但是民眾若事後沒領到錢,或是資料核對上,事後才發現出問題而無法順利領取六千元,責任歸咎於誰?難道要求區公所人員負責?普發現金是中央政策,應該由中央統籌規劃,資料登記的正確性也應該由民眾自行負責,不應該把基層人員當成民怨的擋火牆或待宰羔羊。中央未曾思考網站登記之後,若是民眾不滿而到公所大鬧或是投訴上級機關,如此狀況下,區公所人員豈不是有勞無功,甚至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什麼事、任何政策都需要基層人員配合推動與執行,但是中央政府可曾思考地方經常性業務繁重固定與人力緊縮的現況?基層人員也是選民,中央政府可不要發了六千而花掉選票。

第四,數位落差在各區鄉鎮村都不同,以臺中市為例,西屯區相比海線如沙鹿區而言,數位落差當然不相同。況且登記資料涉及個人身分證字號、健保卡卡號以及金融機構存簿帳號,這些個資極為敏感,通常不會隨便交給第三者處理。即便是到政府機關洽公,也是因為申辦業務所需而不得不提供。稅務稽徵單位經常接觸民眾有關金錢的敏感資料,中央為何不思考由地稅局與其分局來主政協助民眾的工作?民眾信任度高的政府機關,才能獲取更多信任,政策美意才能有效發揮,同時民眾也比較願意面對數位落差,接受公部門的協助。

第五,說白了,此次領取六千,只要不怕領號碼牌等候,前往郵局臨櫃辦理就是最簡單的方式。這樣說,恐怕苦了郵局承辦人員,但這是制度使然,在中央規劃的五種方式裡,除了直接入帳,當然以郵局臨櫃領取最為簡單。如果要解決數位落差,政府應該鼓勵晚輩或年輕人幫家中或親戚申辦,家人或親戚幫忙登記,總比外人協助來得信任與可靠。為了讓年輕人願意協助數位落差的長輩申辦登記,中央政府更可以考慮適當回饋金,要嘛節省地方基層的作業費而讓利給民眾,要嘛就乾脆點給予地方作業費,兩者都不給,真是巧婦難為、良民難尋。

中央政策決定之前,務必多考量地方執行量能,也要聽聽地方基層人員的建議與回饋。一紙公文到所,結果讓大家人仰馬翻、惶惶不安,面對服務民眾的熱誠與責任,中央千萬不要把地方基層人員推往民怨的火線。民眾不是盡皆理性,為了協助民眾與解決數位落差,中央政府應該有更適當的補救良策。

*作者為自由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青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