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馬英九的哽咽代表何種意義?

2023-03-30 06:3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2009年筆者曾經寫過〈馬英九的眼淚代表什麼意義〉?2013年7月11日筆者在〈遲來的勳章 輕聲的問候〉一文中針對馬英九去探望前監察院長王作榮時的真情流露,再一次觀察馬英九的眼淚與情緒。馬英九,一個外界認為他冷酷無情的法律人,不擅權謀,不夠體貼,特別對他的下屬;但他的柔情,他的情感,流露自然真切,他也有感性的一面。許多人嫌他冷酷無情,既不體貼,也不熱情,但他是一位情感充沛的人,只是未到傷心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前馬英九訪問大陸,在南京中山陵拜謁孫中山時,他激動哽咽,是甚麼樣的情懷讓他面對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英雄而哽咽?是甚麼觸發了馬英九的情緒與淚腺?馬英九面對歷史有一種特別的情懷,面對革命時國民黨同志拋頭顱灑熱血,看到日軍屠殺我中華民族無辜同胞,馬英九都悲從中來,哽咽之情說明了他其實是一位情感充沛的政治家。

2009年的文章已經在網路上找不到了,但《馬英九的眼淚代表什麼意義》一直存在著,我們要如何看待及分析這樣一位前任的領導人?事實上,很少有領導人是像馬英九一樣,每逢遇到感傷及緬懷追憶的時刻,就情不自禁的掉下淚來,歸納這些讓馬英九流淚的場景不外乎是:1.憶起父執輩的教訓 2.緬懷起國民黨的永遠領袖經國先生及孫中山先生 3.回想起中華民國不堪回首的挫敗經驗 4.憶起台灣過去斑斑血淚的歷史 5.看到台灣同胞純樸善良的一面 6.見聞台灣人民目前生活的困苦情形。這些情況的共性是,馬英九是一位具有民族情懷與歷史責任的政治家,他有一定的歷史使命感,他其實是有溫度的,有血有淚,只是常被我們忽略。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謁中山陵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資料照,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的眼淚是自然的,在拜謁中山陵時,雖然他是透過讀稿方式,把中華民國與自己的「前總統」身分帶出,在大陸土地上致詞提到,但他還是忍不住他的哽咽,我們喜愛真性情的小馬哥又回來了。面對孫中山,他向從小到大的偶像孫中山先生獻花表達敬意,他也呼應當年國父臨終前「和平、奮鬥、救中國」遺言,跟著喊出「和平奮鬥、振興中華,」期盼當前的兩岸,一定要努力追求和平。足見馬英九不是一個利益派,而是一個有理念有想法的使命型政治人物。

總之,哽咽與哭泣並不是我們對政治人物的期待,但可以從他的眼淚看出許多他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馬英九不是聖人,也不是完人,只是一個凡人,如果他面對孫中山都真情流露,筆者反而期待真情的馬英九能夠多一些出現,多情總被無情傷、及時把握及行孝、或許是馬英九的哽咽所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又有多少人在孫中山陵前還會哽咽呢?

許多人可能不喜歡馬英九,覺得他太柔不夠剛,不像政客這樣玩弄政治權謀,但馬英九自然流露的言行與情緒,會讓人感覺他夠真實,馬英九一個真情流露的機會,並不顧慮在兩岸敏感的政治環境,流淚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並不是懦弱,而他不遮掩的性格,不正就是我們所喜歡的真實嗎?這種表現或許是我們對情緒豐沛的政治人物一種新的期待吧。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