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石之瑜3月28日認可馬英九「訪陸」,以「馬英九Q式反攻大陸,中共比台獨更清醒」為題目,强調「阿Q式光復大陸的啟動,反而等於承認反攻大陸徹底失敗,透過祭祖,馬完成了自己落腳台灣的最後儀式。」
這篇790字的文章以另類觀點看馬英九的中國行,見人所未見,與藍緑的各自解讀大異其趣,令人耳目一新。石之瑜的評論有時正經八百,有時顚覆理性,更不乏反諷,讀者必須具有批判能耐,以免困在「見山是山」的表相,跟他「見山不是山」,争執不下。
從頭到尾,石之瑜不提馬英九的前總統頭銜,連「先生」兩字都略去,其實也没有中國國民黨前主席的字樣,似乎「馬英九」三個字不須任何解説,其意自明。在台灣,馬英九的名字如雷灌耳,大概不會有誰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在中國就難説了,他的總統名目不免刺耳(台灣居然有總統?)。
那些宣稱北京會以「元首級」規格接待馬英九的媒軆和個人,簡直不知所云。中國對前總統頭銜都避之唯恐不及, 又如何可能以元首之尊相待?他們若非自欺欺人,便是阿Q到極點,至少國台辦副主任接機的事實,應讓他們無地自容。在北京看來,馬英九頂多不過是「台灣省」的省級領導,更何況是過氣人物,如此安排恰到好處。
其實,石之瑜也相當阿Q。馬英九踏上神州土地,不是「反攻大陸」(我們看不到他班師回朝的任何實際或象徵符號),更非點出「兩岸永久分治」的事實(他不可能拿中華民國護照公然入境),而是進京朝共/貢。在相當程度上,他推翻蔣介石與蔣經國「國共不兩立」的歷史執著,完成了個人的當代使命:他念兹在兹的,無疑是歷史定位。
「馬英九很清楚,他的歷史定位不在台灣,而在中國。他的中華民國總統身分,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框架下,不會只是一個虛名,其附加的歷史價值,無人能敵。兩軍交戰,將軍投靠,比小兵投降,孰輕孰重,不言可喻」,「如果夢想實現,他的台灣經歷終究會墊高他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引自《跟蛋頭辯論》,頁69)。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