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去大陸祭祖,拜謁中山陵時,在孫中山靈前激動哽咽,我看到畫面當時無甚感覺。10天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到廣州參觀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送他一本《孫中山與中山大學》,我卻為之感慨激動。
那本書是2005年出版的,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最遲在那之前,對孫中山已經允許公開紀念且給予正視——那意味著北京已經完全不忌諱「中華民國」。馬英九這次去大陸,喊了好幾次「中華民國總統」,認為是重大突破,其實人家根本不在乎。
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年會上講話中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的遺願,同一切忠於他的事業的人們繼續奮鬥,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
辛亥革命建立的是中華民國,當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成立,可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和孫中山的繼承者就這樣被拿走了——馬英九如果為這個哽咽,我還比較認同。
然而,習近平要「孫中山的繼承人」這頂帽子幹嘛?這跟他一直要跟毛、鄧相比擬的意義不同一個層面。
等看到一則報導,一位美國前國防高級官員投書日經亞洲評論說,美國及其盟友不能保守地指望,只要他們棄台,中國就會滿足,而是應該認知到,中國的野心遠遠不止於這座島嶼。他列舉中國在東南亞、非洲、南太平洋等地的軍事擴張,這些其實距離威脅美國還差很遠。然而我看到報導時卻興起一個念頭:「說不定老美比我們更了解習近平在想什麼。」
讓我起如此想法的是,孫中山曾經有過一個「鴻鵠之志」:
孫中山和革命家章太炎對「革命成功後該定都何地」,曾經有過一番書信討論。他倆都認為北京不適宜,章太炎認為應該定都武昌,理由大略為:武昌地處「九省通衢」,足以掌握全國;孫中山回覆:「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這就展現了「孫大砲」本色:那時候是1902年,革命成功八字還沒一撇,孫中山跟章太炎已經在想定都何地,而孫中山想得更遠,不只考慮中國,更要謀近鄰、謀歐亞大陸!(筆者註:孫中山與章太炎交惡是後來的事情)
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出「一帶一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一直都拿它當不相干的兩個政治口號看,可是有了上述聯想後,這兩個口號給連起來了——如果美國那位前國防高官的投書是美國軍方的多數看法,而老美真的比我們更了解習近平的心,那麼,孫中山的「鴻鵠之志」可就真有傳人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