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3月20日至22日,應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之邀,前往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由於中共甫於日前成功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且中共外交部也在2月24日正式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聲明,加上部分西方媒體傳出習近平可能在訪俄後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話。使得各方對爆發迄今將逾13個月的俄烏戰爭,是否有可能在習近平斡旋之下,達成某種形式的停火協議,格外引發關注。
韓戰模式:停火而非和平協議
若習近平此行真的是以調停俄烏戰火為主要目的,則習近平所想促成的,不太可能是推動讓雙邊恢復戰前狀態、甚至是對雙邊爭議問題做出某種長期性安排的「和平協議」,而是比照1953年7月27日由參戰各方在板門店共同簽署的《朝鮮停戰協定》之韓戰模式。也就是由俄烏雙方派出的軍事代表簽署「停戰協定」,約定自某一時間點起停止敵對行動,雙方武裝部隊則從交戰線後撤若干距離,以劃出非軍事區,然後在協定生效後一定日期內交換戰俘,進入理論上仍處於戰爭狀態,實際上卻可能長時間無交戰行動的狀態。
在中共2月24日所發布的12點聲明中,將「停火止戰」(第三點)與「啟動和談」(第四點)刻意切割,列為不同的二點,或許就可看出端倪。
至於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可能是以處理自戰爭爆發以來所導致的人道危機為理由。這也符合中共2月24日聲明中,第五點的內容,即「加大對相關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改善人道主義狀況,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中共的盤算
倘若斡旋成功,則為了監督非軍事區的撤軍、停戰協定的執行與後續龐大的人道救援工作,國際力量必須一定程度的介入,其中固然少不了北約主要國家與美國;但斡旋停戰成功的中共必然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為了讓俄羅斯感到比較安心,中共還會引入印度及沙烏地阿拉伯等非西方國家共同參與。
換言之,這可能使俄烏非軍事區的國際監督,變成中共重新修補與北約國家關係,與拉攏非西方陣營區域大國的槓桿。
然而,儘管比照戰模式先行簽署停戰協定,或許是當前俄烏雙方在彼此的軍事力量皆無法達到戰爭目標,和談條件又無交集的情況下,「長時間」暫停交戰的唯一選項,但問題在於此刻的俄烏雙方是否願意、甚至能否接受現狀停火?
俄羅斯不會排斥現狀停火
從目前的局勢分析,俄羅斯應該不會排斥現狀停火,儘管單單簽署「停戰協定」無法立即解除俄羅斯所遭受的國際制裁,也無法解決包括普京總統本人與俄羅斯政權所面臨「戰爭罪」的追訴;但現狀停火卻能讓俄羅斯暫時確保已被俄軍佔領區域的控制,即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多數地區,和亞速海北岸至聶伯河一帶,甚至還可能維持北克里米亞運河的開放,解決克里米亞半島的供水問題。